词语站>中医中药>中医百科>荜拨丸

荜拨丸

①《太平圣惠方》卷二十八方。荜拨白术桂心陈皮肉豆蔻各三分,煨诃子二两,丁香胡椒、炮姜、木香各半两,炮附子厚朴各一两。为细末,炼蜜为丸,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粥饮送下。治气劳大肠时泄,不欲饮食,四肢厥冷,面色青黄。②《世医得效方》卷五方。荜拨、炮姜、丁香、附子(炮,去皮脐)、炒吴茱萸高良姜川椒各一两,山茱萸草豆蔻仁各半两。为末,枣肉为丸,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食前陈米饮送下,日三次。治滑泄

猜你喜欢

  • 直肠泻

    病名。指饮食不化随即泻出。又称直肠泄、直肠、直腹泄。《张氏医通·大小府门》:“药与食入口即泻下者,名直肠泻。”《医略六书·杂病证治》:“直肠泻,食入辄下完谷,参附理中汤加诃子、肉果、煨木香。”亦可用木

  • 常用丸散膏丹手册

    方书。秦伯未、张赞臣编。此书汇选常用内服、外用丸、散、膏、丹、药酒、动物胶、花露、曲类中成药259种,每方介绍处方、制法及适应症。简明扼要,切合实用。1955年由上海中医书局出版。

  • 新生浴儿

    见《奇效良方》。古人认为小儿初生须用五根汤(桃、柳、楝、枚、槐)加白芷,苦参煎汤浴之,若遇气候炎热,则以软绢蘸汤揩拭周身,可以清洁皮肤,预防疾病。

  • 中工

    古代对具有中等医疗技术的医生的称谓。《灵枢·邪气藏府病形》:“中工十全七。”意思是说,中工在治疗疾病上要有70%的治愈率。《金匮要略·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中工不晓相传,见肝之病,不解实脾,惟治肝也

  • 地牯牛草

    见《贵州草药》。为甘露子之别名,详该条。

  • 常瀛泉

    【介绍】:见常效先条。

  • 济众新编

    综合性医书。朝鲜·康命吉撰。8卷。刊于1799年。参阅《内经》、《难经》及历代方书二十余种,删繁取要,间附己见,分类编成。卷1~7分述临床各科多种病证,首脉法、次证治;卷8药性歌,辑录《万病回春》、《

  • 热泪

    证名。见《银海精微》。多由风热外袭,肝肺火炽,血热瘀滞等;或肝肾阴亏,虚火上炎所致;异物入目亦可引起。目中多泪,泪下有热感,邪实盛者可泪热如汤,常伴有红赤、肿痛、羞明等证。治之当根据证情,分别选用疏风

  • 野红花

    见《本草纲目》。为大蓟之别名,详该条。

  • 吸筒疗法

    即拔罐法,亦称吸筒法。详拔罐法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