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热证,当以寒药制之。如辛寒之剂白虎汤,苦寒之剂龙胆泻肝汤之类。一般来说,肺胃热宜银翘、石膏,心腹热宜芩、连,肝胃热宜黄柏、知母、胆草。又如表里火热俱盛,大热烦躁,甚则发斑,小便黄赤,吐血,鼻出血,
宜,适宜。指根据与五脏相通应的六气的病机特点而采取适宜的治疗措施。《素问·至真要大论》:“审察病机,无失气宜,此之谓也。”
见《江苏药材志》。为木通之别名,详该条。
见中西医粹条。
见《植物名实图考》。为石韦之别名,详该条。
见《四川中药志》。为马骝卵之别名,详该条。
出《本草纲目》。为谷芽之别名,详该条。
【介绍】:清代医家。字鹤山。江苏无锡人。于1805年与高秉钧、姚志仁合纂有《景岳新方歌》一书。
见《浙江中药手册》。为瓜子金之别名,详该条。
出《灵枢·经脉》。即手厥阴心包络经。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