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站>中医中药>中医百科>蝦蟆黄

蝦蟆黄

三十六黄之一。《圣济总录》卷六十一:“治蝦蟆黄,舌上青脉起,七日盛,九日病过,急烙大椎即效,此病昼夜不睡,宜服豉栀汤方。”参见黄疸有关条。

猜你喜欢

  • 胎病惊热

    病证名。出《普济方》卷三百五十九。指婴儿惊热内蓄,精神不爽,面色虚白,初则温温有热,其后颊赤多惊,物动则恐,声响即悸的证候。

  • 风嗽

    病证名,指感受风邪所致的咳嗽。《证治要诀》卷六:“感风而嗽者,恶风有汗,或身体发热,或鼻流清涕。”方用桂枝汤加味。《杂病源流犀烛·咳嗽哮喘源流》:“风嗽,风乘肺也。其脉浮,必兼鼻塞,流涕、声重、口干、

  • 睑粘睛珠

    病名。见佚名《眼科统秘》。即睥肉粘轮。详该条。

  • 肛漏

    病名。又名肛瘘、漏疮。多因肛门周围痈疽溃破久不愈而成;或由肛管直肠内壁的感染发展而来。症见肛周有疮口并与管道相通,常流脓水,疼痛或瘙痒,缠绵不愈。若患处肿硬痛,疮口凸起,脓液稠厚,病体尚壮者,属实症;

  • 广疮

    病名。见《霉疮秘录》卷上。即杨梅疮。见该条。

  • 回骨

    经穴别名。出《铜人腧穴针灸图经》。即曲骨,见该条。

  • 怀胎

    见《脉经》。即妊娠。详该条。

  • 干柿

    见《日华子诸家本草》。即柿饼,详该条。

  • 痰浊

    痰湿系秽浊之邪。故称。

  • 保冲大夫

    元代医官职称。系太医官职中之一种,官阶正五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