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分寒
详血寒条。
详血寒条。
食伤之一。《杂病源流犀烛·伤食不能食源流》:“至于所伤之物既种种不同,宜各用主治之药。……伤鱼鳖,紫苏、陈皮、木香、姜汁。”参见伤食条。
【介绍】:清代医家。字搢臣。江苏扬州人。生平事迹欠详。辑有《愿体医话良方》一书(1838年),其内容主要包括急救方法和方药。
书名。又名《愿体医话良方》。清·史典撰。刊于1838年。前载医话12则,后载各种急救法及20多种急症的简易治法,大多为民间效方。现有《潜斋医学丛书》本。
六腑病候之一。三焦即上焦、中焦、下焦。其病有寒热虚实之分。《灵枢·邪气藏府病形》:“三焦病者,腹气满,小腹尤坚,不得小便,窘急,溢则水留,即为胀。”《诸病源候论·三焦病候》:“三焦气盛为有余,则胀气满
病证名。半产即小产。指由于小产造成的胞衣不下。参见胞衣不下条。
【介绍】:清代医学家。字达士。海陵(今江苏泰兴)人。究心医学30余年,擅长内科杂症,治病善于通权达变。提出“既不可离乎书以治病,亦不可泥乎书以立方”,“医者立方,当先立案”,“庸医误人,忙医亦误人”等
病名。出《素问·阴阳别论》:“一阴一阳结谓之喉痹。”一阴谓心主之脉,一阳谓三焦之脉。三焦心主脉并络喉,气热内结,故为喉痹。《口齿类要》:“喉痹谓喉中呼吸不通,语言不出,而无气闭塞也。”《杂病源流犀烛》
五志,指喜、怒、忧、思、恐五种情志,亦泛指各种精神活动,是以五脏精气为其物质基础的。这些活动过度,就会损及五脏精气,或影响脏腑气机失调,产生疾病。参见五志化火条。
见《生草药性备要》。为木蓝之别名,详该条。
指阳明腑实,肠内燥屎闭结,而时泄臭水者。《瘟疫论·大便》:“热结旁流者,以胃家实,内热壅闭,先大便闭结,续得下利,纯臭水,全然无粪,日三四度,或十数度。宜大承气汤,得结粪而利止;服汤不得结粪,仍下利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