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经化瘀丸
即消积通经丸,见该条。
即消积通经丸,见该条。
见《全国中草药汇编》。为墓头回之别名。详该条。
【介绍】:宋代医生。泗州(今安徽盱眙)人。原为儒生,后弃儒从岳父杨介习医,精通医术,曾任医科博士。
见《江苏省植物药材志》。即皂角刺,详该条。
即膈。《伤科补要》:“膈者,胸下腹上之界内之膜也,俗名罗膈。”
书名。见《隋书·经籍志》10卷,已佚。
病名。出《外科启玄》卷六。系生于腘窝下方合阳穴处之疽。多因湿热邪毒蕴结所致。治宜解表托里除湿清热,内服羌活汤;如已成脓则切开引流,按溃疡治疗。余参见痈、疽各条。
见《江苏省植物药材志》。即金银花,详该条。
病证名,指小儿头发干枯而不光泽者。《太平圣惠方》第四十一卷:“足少阴之经血,外养于发,血气盛则光泽,若虚则血不能养发,故无光泽。”多见于小儿慢性消耗性疾病,亦有因气血不足而致者。发乃血之余,气血不荣于
经穴别名。出《针灸甲乙经》。即中极,见该条。
①出《石药尔雅》。为肉苁蓉之别名。②出《何首乌录》。为何首乌之别名。各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