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名。见《伤科补要》卷二。即尾骨伤。见尾闾骨伤条。
病证名。又名经来绿色。《叶氏女科证治》:“经来全无红色,乃大虚大冷也。忌用凉药,宜用乌鸡丸。”
病证名。《症因脉治·喘症论》:“燥火喘逆之因,燥万物者,莫燥乎火,故喘症燥火居多,原病式叙喘于热淫条下,盖燥火烁人,则诸逆冲上,诸痿喘呕,诸气膹郁,肺家不宁,喘症作矣。”症见喘咳气逆,吐痰难出,口渴身
解剖学名称。位于舌腭弓之后,咽腭弓之外。《梅氏验方新编》第一集:“蛾子生在喉窝内。”
书名。清·徐大椿撰。初未刻印,1855年由王士雄根据抄本编辑并加按语刊行。案中叙述方药不甚详明,而治法灵活多变,随证而施,并有不少独到的临床见解,对读者颇多启发。
见琼瑶神书条。
【介绍】:东汉时期医生。字伯鱼。京兆长陵(今陕西咸阳)人,曾作过医工长。
病名。多由肾阴虚亏而虚火上炎,或感受风热之邪所致。症见帝中肿胀、疼痛,饮食吞咽不利,甚则肿塞咽喉。若因感受风热者,治宜疏风清热。可选用银翘散、清咽利膈汤等加减;如属肾阴虚亏者,治宜滋阴降火。可选用知柏
见《医宗金鉴·幼科杂病心法要诀》。即肛肿。详该条。
见《四川常用中草药》。为峨参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