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站>中医中药>中医百科>

是跖的异体字。参见跖、跖跛条。

猜你喜欢

  • 食已即吐

    证名。指进食后片刻即吐出。《金匮要略·呕吐哕下利病脉证治》:“食已即吐者,大黄甘草汤主之。”《金匮要略心典》卷下:“经云清阳出上窍,浊阴出下窍,……若下既不通,必反上逆,所谓阴阳反作,气逆不从,食虽入

  • 厥疟

    病证名。指疟疾而见四肢厥冷者。《杂病源流犀烛·疟疾源流》:“厥疟总由气血亏虚,调理失宜,或因寒而厚衣重被,至发热不去,过伤于暖;或因热而单衣露体,虽过时犹然,至又感寒,遂成厥疟。治当分别寒热,不得混施

  • 雨水

    二十四节气之一。《素问·刺法论》:“于雨水日后,三浴以药泄汗。”

  • 大肥根

    见《云南中草药》。为狗屎花根之别名,详该条。

  • 郑广文

    【介绍】:见郑虔条。

  • 手鱼

    人体部位名。指大鱼际部,在手腕之前,大指本节之后,有肌肉隆起如鱼,因名。《灵枢·本输》:“鱼际者,手鱼也。”

  • 胁痛应嗽

    证名。指因咳嗽引致胁痛发作,或因胁痛而致的咳嗽。《不居集》卷十五:“胁痛应嗽,肝藏血,咳嗽气涩不利,咳应两胁,小柴胡加青皮、苏子。”参见肝经咳嗽、咳嗽条。

  • 海苔菜

    见《本草汇言》。为干苔之别名,详该条。

  • 白桃树

    见《上海常用中草药》。为丝棉木之别名,详该条。

  • 鬼宫

    十三鬼穴之一。出《备急千金要方》。即水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