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名。指一种病情危重的痢疾。见《医学实在易》卷三。症见下痢不重而见神昏谵语,咽干喉塞,气呛喘逆等。本病发展迅速,属痢疾危证。由阳邪壅盛,上攻心肺,九窍皆塞,阳气旁溢,下窜肠腑所致。治宜泻阳救阴,可用大
出《石药尔雅》。为曾青之别名,详该条。
见《全国中草药汇编》。为接骨木之别名,详该条。
见《本经逢原》。为蒟酱叶之简称,详该条。
书名。又名《新镌医论》。3卷。明·王肯堂撰于1602年。第一卷论述痘疹、惊风的病因、诊断和治法;2~3卷主要结合作者的经验心得,阐发或评论历代医家对内科杂病、妇科病疑难病症的治验。
病证名。见《竹林寺女科秘方》。即妊娠下血。详该条。
见《杭州药用植物志》。为灵芝草之别名,详该条。
①骨名。指胸骨。详该条。②泛指胸部。《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甘疽……生于膺上,即胸膛两旁肉高处。”
【介绍】:南北朝时期医生。渤海(今河北省境内)人,余未详。
古病名。见《圣济总录》卷八十四。又名瘴毒脚气。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