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眼球。《济生方》:“睛之色赤者病在心。”②视觉功能。《灵枢·邪气藏府病形》:“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血气皆上于面而走空窍,其精阳气上走于目而为睛。”
推拿穴位名。出陈氏《小儿按摩经》。位于手背第三掌骨小头桡侧。能退热发汗。治小儿汗不出、热不退、急惊风,口眼歪斜等症。《幼科推拿秘书·推拿手法》:“一扇门穴,在食、将两指根夹缝中,……掐揉之治小儿汗不出
【介绍】:见叶文龄条。
病名。①指咳喘有声,剧则唾血者。《素问·咳论》:“肺咳之状,咳而喘息有音,甚则唾血。”因受寒所致者,用麻黄汤;肺虚有火者,用泻白一物汤、人参补肺汤,或用《千金》五味子汤去续断、地黄、赤小豆,加麦冬、玉
病名。指视远清晰而视近处反模糊的病证。见《审视瑶函》。又名能远视不能近视、远视、不能近视、视远怯近症。多由先天所致。眼外观多无异常,一般视近物模糊,视远较清晰。《景岳全书》卷二十七:“不能近视者,阴气
间接灸法之一种。亦称铺灸,用大蒜适量,去皮捣泥,平铺于脊柱(自大椎穴至腰俞穴)上,宽厚各约6毫米,周围用桑皮纸封固,然后用黄豆大的艾炷分别放在大椎穴及腰俞穴上施灸,至患者口鼻内觉有蒜味时止。民间用以治
脉学专著。1卷。清·黄蕴兮撰。约刊于1746年。黄氏以歌诀形式论述26脉及其主病。歌诀在编法上有其特点,如介绍浮、沉等脉,即用浮、沉等字之韵论析。各脉主病以《内经》记载为主,并摘取《脉经》及后世脉学著
证名。见《外台秘要》卷十六。即肝气盛。《灵枢·本神》:“肝气虚则恐,实则怒。”详肝气盛条。
根据五输穴主治特性选配应用的方法。《灵枢·顺气一日分为四时》:“病在脏者,取之井;病变于色者,取之荥;病时间时甚者,取之输;病变于音者,取之经;经满而血者、病在胃、及以饮食不节得病者,取之于合。”《难
病名。见《血证论》卷五。早在《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中就有关于干血的记载,症状及治疗与本病一致。病因五劳所伤,虚火久蒸,干血内结,瘀滞不通,久则瘀血不去,新血难生,津血不通外荣。症见经闭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