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站>中医中药>中医百科>野含羞草

野含羞草

见《湖南药物志》。为合萌之别名,详该条。

猜你喜欢

  • 皮刺疗法

    即皮肤针疗法,因刺激仅及皮肤而名,见该条。

  • 五物香薷饮

    见《医方集解》。即五物香薷汤,见该条。

  • 厘孳

    南北朝时称双生为厘孳。详双生条。

  • 中风不语穴

    经外奇穴名。《肘后备急方》:“治卒中急风,闷乱欲死方……不能语者,灸第二槌(椎)或(《太平圣惠方》作及)第五槌上五十壮。”近代《经穴治疗学》列作奇穴,名中风不语穴。位于后正中线,第二胸椎及第五胸椎棘突

  • 高期

    【介绍】:西汉时医家。和王禹同为济北王的太医令,曾向淳于意学习医术。

  • 唐烈三

    【介绍】:见唐大烈条。

  • 猪苓丸

    《普济本事方》卷三方。半夏一两,猪苓四两。先将猪苓一半炒半夏呈黄色,不令焦,地上出火毒,半日,取半夏为末,打糊为丸,梧桐子大,候干,更再用前猪苓末二两,炒微裂,每服三十至四十丸,空腹温酒盐汤送下。治梦

  • 牛黄醒消丸

    即犀黄丸,见该条。

  • 寒滞肝脉

    指寒邪凝滞于肝脉的病机。肝的经脉络于外阴部,经过小腹,分布两胁,寒邪凝滞于肝脉,可使经脉挛急,症见下腹胀痛,牵引睾丸坠痛,并见肢冷畏寒,舌苔白滑,脉沉弦或迟等。治宜温肝散寒。

  • 生脉散注射液

    即生脉散制成的注射液,见生脉散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