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四川中药志》。为大一枝箭之别名,详该条。
经外奇穴名。亦称女须、丈母、女婿。出《癸辛杂识》。位于跟骨中央,当跟腱附着部下缘处。主治黄疸,吐泻转筋,骨槽风,齿龈炎,精神病等。直刺0.2~0.3寸。艾炷灸3~7壮;或艾条灸5~15分钟。《千金要方
指不因惊恐等因而自心跳不宁的病症。《张氏医通》卷六:“有真心跳,乃血少,非惊悸也。”详心悸、怔忡条。
证名。出《素问·六元正纪大论》。指惊骇不安,躁动不宁之证。详惊、躁条。
见《贵州民间方药集》。为胡颓子之别名,详该条。
见《泉州本草》。即蛇葡萄,详该条。
【生卒】:1397~1496年【介绍】:明代本草学家。字廷秀,号止庵。云南嵩明县杨林村人。读书很多,通晓经史各家书籍,并且精于医药。因不愿做官,居住在民间,常和农民以及少数民族兄弟生活在一起。著述较多
【介绍】:宋代人。家藏《外科保安要用方》3卷。已佚。
即药罐法。见《外科正宗》。参见药罐法、水罐法条。
病名。即下颌关节脱臼。见《伤科汇纂·绘上用手法十四图》。详颊车蹉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