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站>中医中药>中医百科>阳虚证

阳虚证

证名。指阳气虚衰所出现的病证。出《素问·调经论》。多见于慢性疾患,因素体阳气虚弱,或病邪损伤阳气所致。《景岳全书·传忠录》:“阳虚者,火虚也,为神气不足,为眼黑头眩,或多寒而畏寒。”症见面色白,短气懒言,精神倦怠,四肢不温,尿清便溏,舌淡苔薄,脉细弱或大而无力等症。治宜益气温阳为主。选用补中益气汤理中丸保元汤等方。亦指阴寒内盛,阳气衰微的病证。多见于重危病证。症见四肢逆冷下利清谷,恶寒踡卧,喘息头汗,脉微欲绝等。治宜回阳救逆为主。用四逆汤参附龙牡汤等方。

猜你喜欢

  • 浴面

    自我推拿方法名。见清·尤乘《寿世青编·十二段动功》,又名摩面擦面、干洗脸。双手擦热,贴在面下部,两手中指分别放在鼻翼两侧迎香穴处,向上推擦,经睛明、攒竹至前额发际处,然后两手分开推擦至额角后而下,经耳

  • 软下疳

    性传播疾病之一。多由交媾不洁,传染而得,或感受湿热之毒,侵蚀皮肤粘膜而成。男性好发于包皮内外、包皮系带、冠状沟、阴茎体与龟头等处。女性多发于阴道口、阴唇系带、前庭和阴蒂等处。初起为炎性小丘疹,周围绕以

  • 漂摇草

    见《本草纲目》。为小巢菜之别名,详该条。

  • 白喉咙

    病名。见《时疫白喉捷要》。即白喉之俗称。详白喉条。

  • 转疰

    病名。即转注。《太平圣惠方》卷五十六:“转疰者,死又易傍人,转注之状,与诸疰略同。以其在于身内,移转无常,故以为转疰也。”又:“转相染易,梦寐氛氲,肌体羸瘦,往来寒热,默默烦闷,欲寐不能,手足热,不能

  • 耳环草

    见《世医得效方》。为鸭跖草之别名,详该条。

  • 捻衣摸床

    证名。出《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一作循衣摸床。详循衣摸床条。

  • 钱悌

    【介绍】:参见钱瑛条。

  • 补可去弱

    用补益之药,以治虚弱之证。《汤液本草》卷上:“补可以去弱,人参、羊肉之属是也。”又如参芪膏(即参、芪合用熬膏),可治脾肺气虚。又如脾胃虚弱,食欲不振等,可用四君子汤以补脾益气。

  • 鼻赘

    病名。①为鼻息肉,《冯氏锦囊秘录》卷六:“湿热之气,……得以上炎,为鼻生赘,……是以上燎而鼻生息肉。参见鼻痔条。②酒皶鼻而进入肥大期者,称鼻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