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站>中医中药>中医百科>陆圻

陆圻

【生卒】:1614~?

【介绍】:

明末清初医家。字丽京,一字景宣,号讲山。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幼聪颖,读书过目不忘,六七岁即能诗,及长为贡生,文名振于时,为“西泠十子”之一。因自疗母疾而知医。明亡,于顺治二年(1645年)徙业为医,提囊三吴间,治病奇效,求治者众。后因湖州有人私撰《明史》,株连陆圻,械系刑部。事白后遁迹黄山,游岭南,或云隐于武当为道士。著《本草丹台录》、《伤寒捷书》、《医林口谱》各2卷、《医案》1卷及《医林新论》等。另有文学著作多种。

猜你喜欢

  • 阴阳

    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含有朴素的辩证观点。中医阴阳学说是这些思想与医学实践结合所形成的理论。主要内容:①阴阳是自然界的根本规律,万物的纲纪,一切生物生长、发展、变化的根源。《素问·阴阳应象大论》:“阴阳者

  • 龚信

    【介绍】:明代医家。字瑞芝。江西金谿人。以医术起家,在当地闻名,曾任职太医院。著撰《古今医鉴》,由其子廷贤编续而成。

  • 定息

    一呼一吸合称一息,定息指一息既尽,换息未起之际,即两次呼吸之间的停顿间隙。《素问·平人气象论》:“人一呼脉再动,一吸脉亦再动,呼吸定息脉五动。”《素问吴注》:“定息,定气而息,将复呼吸也。”

  • 小儿盗汗虚热

    病证名。《幼幼新书》卷二十引《玉诀》盗汗虚热歌:“盗汗频频气受伤,藏中虚热小便黄;夜间发热无时节,颊赤唇干口有疮。”治当先退热,次调气,后和脏腑。

  • 精少

    病证名。指精液稀少。见《辨证录·种嗣门》。又称少精。详该条。

  • 交接出血

    病名。见《妇人良方大全》卷八。亦名交结出血、交感出血。指性交出血。多因肝火妄动不能藏血,脾虚不能摄血,或交媾损伤所致。治宜调补肝脾。方用补中益气汤或归脾汤加伏龙肝。应检查局部有无损伤及病变,可用中西医

  • 沈炳

    【介绍】:宋代人。生平不详。撰有《产乳十八论》一书,已佚。

  • 口甘

    指口中有甜味的感觉。《素问·奇病论》:“津液在脾,故令人口甘也,此肥美之所发也。”《张氏医通》卷八:“口甘,经云有病口甘者,此五脏之溢也,名曰脾瘅。治之以兰,除陈气也,兰香饮子。若脉弦滑兼嘈杂属痰火,

  • 黄赤为热

    五色主病之一。出《灵枢·五色》。面黄多为湿热,面赤主热,故黄赤为热。《望诊遵经》:“疸病面红黄,口渴,尿黄赤,身热者阳黄也。”

  • 尺肤诊

    观察尺肤部的色泽形态及按触该部了解其缓急、滑涩、寒热的诊察方法,又称“诊尺肤”。《灵枢·邪气藏府病形》:“善调尺者,不待于寸,善调脉者,不待于色,能参合而行之者,可以为上工。”汪石山认为:“既诊其三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