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本草纲目》。为橙子之别名,详该条。
【介绍】:见熊宗立条。
病证名。指感受暑气所致的头痛。《世医得效方》卷二:“伤暑头痛,浓煎葱白汤。”症见头胀痛,身热汗多,心烦口渴,面垢,舌苔腻或黄腻,脉微带数。治宜清暑渗湿,方用香薷散加茵陈、黄连、车前子等。参见头痛条。
见《丹溪心法·喘》。即胃虚喘。详该条。
宋代医官职称。1076年(熙宁年间)在太医局设提举1人,总管该局工作。与太医局令的职权相同。参见太医局条。
书名。11卷。清·唐大烈辑。刊于1792~1801年间。是我国早期具有医学刊物性质的著作。每年1卷。共发表了江浙地区四十多位医家的文章100篇左右。内容不分门类,不限卷数,不拘体裁。有医学理论,专题讨
病名。癫病的别称。《证治准绳》卷五:“癫病俗谓之失心风。”详癫条。
道,同导。指大肠的主要功能是传送糟粕。《素问·灵兰秘典论》:“大肠者,传道之官,变化出焉。”饮食物经小肠消化吸收后,其糟粕部分下输大肠,由大肠继续吸收其中的水分,变为粪便,排出体外。如大肠传导失常,可
病证名。①出《小儿药证直诀》。指小儿在母胎时感热所致的症候。前人认为多由孕母恣食辛热炙煿之物,或患热病失于清解,使儿受之,生后目闭面赤,眼胞浮肿,烦啼不已,溺赤粪稠。治宜清热解毒。用大连翘饮或清胃散。
病名。《素问·玉机真脏论》:“脾传之肾,病名曰疝瘕。”又名瘕疝、蛊。因风邪化热传于下焦,与湿相合而致,其症小腹部热痛,溺窍流出白色粘液,宜用五苓散之类。因风寒与腹内气血相结而致。症为腹皮隆起,推之可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