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证名。见《幼科金针》。又名蛾子、乳鹅、单双肉蛾。主要是由于肺胃蕴热,复感风邪,风热相搏,循经上乘于咽喉所致。发于咽喉两侧之喉核,或左或右,或两侧均见,有红肿疼痛。发于一侧者名单蛾,发于两侧者名双蛾,
见小儿推拿广意条。
治法。出《刘涓子鬼遗方》。又名收口法。即促进体表溃疡愈合的方法。痈疽溃后毒尽而肌肉不生,形成溃疡,多由气血虚衰或治疗失当所致。治宜健脾益气养血为主。溃疡面大者,以补益气血为主,并配合外用生肌散(膏)。
见六译馆医学丛书条。
见清·赵楷《百草镜》。为马牙半支之别名,详该条。
北方之极,与南极相对。《素问·六元正纪大论》:“云朝北极。”
见《江西民间草药》。为草石蚕之别名,详该条。
病证名,见《医学入门·喘》。指感受风邪,肺气胀逆所致的气喘。治宜祛风宣肺为主,如金沸草散、麻黄杏仁饮等方。参见风寒喘、风寒喘逆等条。
【介绍】:唐代医生。撰有《医门金宝鉴》三卷,已佚。
出《斗门方》。即原蚕沙,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