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站>中医中药>中医百科>面上证

面上证

儿科察面诊法五脏之气形于面部。六朝高阳生《面部形色赋》:“察儿形色,先分部位。左颊青龙属肝;右颊白虎属肺;天庭高而离阳心火;地角低而坎阴肾水;鼻在面中,脾应唇际。”钱乙小儿药证直诀·面上证》:左颊为肝,右顋为肺,额上为心,鼻为脾,颏为肾。赤者热也。”据《素问·刺热篇》:“肝热病者,左颊先赤;心热病者,颜先赤;脾热病者,鼻先赤;肺热病者,右颊先赤;肾热病者,颐先赤。病虽未发,见赤色者刺之,名曰治未病。”五脏热邪未发,而必先见于色可变。面色分部位,为五脏之气所应。病虽未发,其色先见,可知邪本伏于血气之中,随气血流行而先现色于面。察其色而知邪动之处,乘其始动而治刺之,使邪势杀而病情轻,即《难经》所云:“随其经之所在而取之者,是为上工治未病也。”用药之法,可类推。

猜你喜欢

  • 新刻马书

    兽医学著作。14卷。明·杨时乔撰。刊于1594年。本书较系统地整理综括了明代以前有关马和马病的兽医学文献。书中附有马的针灸穴位图及多种疾病图,还有一些论治歌诀。内容丰富,但多采集古说,编排次序较乱,并

  • 白面水鸡

    见《全国中草药汇编》。为独脚乌桕之别名,详该条。

  • 游疟

    疟疾之一。指三阴疟疟邪游溢他经而成。《症因脉治·游疟》:“游疟之症,先起三疟,后又加一发,连发二日,只停一日,如少阴经子午卯酉日之疟,至明日辰戌丑未又加一发,此少阴之疟,余邪游入太阴;又如辰戍丑未之疟

  • 山苏子

    见《内蒙古中草药》。为糙苏之别名,详该条。

  • 肾热证

    《素问·痿论》:“肾热者,色黑而齿槁。”《证治准绳·杂病》:“肾热者,轻按之不热,重按之至骨,其热蒸手,如火如炙。”肾热有虚实之分,参肾实热、肾虚热条。

  • 鸡头米

    见《中药材手册》。为芡实之别名,详该条。

  • 胀后产

    相当于枕后位。阎纯玺《增补绘图胎产心法》:“胀后产。乃儿头后骨偏柱产母谷道。不得下者。”参见偏产条。

  • 白缠喉风

    病名。多由痰火邪毒内蕴,或过食膏梁厚味、煎炒炙煿火毒上炎所致。症见咽喉肿起,疼痛难咽,两腮赤赤肿。《焦氏喉科枕秘》卷一:“缠喉风肿噤难言,左右腮边肿赤……。”治宜泻火解毒、消肿止痛。可选用三黄凉膈散、

  • 足厥阴肝经

    十二经脉之。代号LR。《灵枢·经脉》:“肝足厥阴之脉。起于大指丛毛之际,上循足跗上廉,去内踝一寸,上踝八寸,交出太阴之后,上腘内廉,循股阴,入毛中,过阴器,抵小腹,挟胃、属肝、络胆,上贯膈,布胁肋,循

  • 土苋菜

    见《福建民间草药》。为刺苋菜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