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治准绳·幼科》集二方。雄黄、蝎尾、朱砂、代赭石(煅,醋淬)、轻粉、麝香各二钱半,巴豆(去油)三个,杏仁(去皮尖,微炒)二钱。为细末,蒸枣肉为丸,梧桐子大,每服三至五丸,木香煎汤化服。治小儿食痫,症
出《新修本草》。又名山葡萄、野葡萄藤、接骨藤。为葡萄科植物蘡薁Vitis adstrictaHance的茎叶。分布华东及江西、湖北等地。甘,平。祛湿利尿,清热解毒。①治风湿痹痛,淋病,痢疾,哕逆,乳腺
①刺法名。本法历代医家所述不一,如《针经指南》:“以手捻针,无得进退,如按切之状是也。”《针灸问对》:“欲补之时,以手紧捻其针,按之如诊脉之状,毋得那移,再入每次按之,令细细吹气五口,故曰按以添气,添
又称舌胖齿形。舌边缘见牙齿痕迹。因舌体较肥胖,受齿缘所压而致。多属脾虚;若舌质淡白而湿润,多为脾虚而寒湿壅盛。”
蒙医书。伊舍巴勒只尔用藏文著于十八世纪。着重论述“六基证”的治疗和“十要证”中101种病的治疗。现存木刻本。
病名。见路际平《眼科临症笔记》。即能近怯远证。详该条。
【介绍】:宋代医官。陈州(今河南淮阳)人。以善画墨竹闻名,兼通医学,为医学助教。
证名。简称懊憹。又名心中懊恼。指心胸烦热,闷乱不宁之状。多由外感热病误治,邪热留于胸膈,扰及胃腑;或因湿热内蕴所致。《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发汗吐下后,虚烦不得眠,若剧者,必反覆颠倒,心中懊憹
见管见大全良方条。
苔白而厚,干燥有裂纹的舌象。为里热津伤,如腑结未实者,宜增液缓下(见《伤寒舌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