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站>中医中药>中医百科>颃颡(háng sǎng 杭嗓)

颃颡(háng sǎng 杭嗓)

指咽后壁上的后鼻道,是人体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必经通路,相当于鼻咽部。足厥阴肝经过此。《灵枢·忧恚无言》:“颃颡者,分气之所泄也……。人之鼻洞涕出不收者,颃颡不开,分气失也。”《类经》卷二十一:“颃颡,即颈中之喉颡。当咽喉之上,悬雍之后,张口可见者也,颡前有窍,息通于鼻……。”

猜你喜欢

  • 正邪

    五邪之一。见五邪条。

  • 壮热

    证名。见《诸病源候论》。指发热热势壮盛,属于高热的范围。

  • 天魂汤

    《血证论》卷八方。甘草、附子各二钱,桂枝、茯苓、人参各三钱,干姜一钱。水煎服。治吐血阳虚者。

  • 虫花

    见《四川中药志》。即蝉花,详该条。

  • 湿热内蕴

    指湿热蕴酿于中焦脾胃及肝胆。湿为重浊粘滞之邪,阻碍气机,与热邪相合,则湿热交困。热因湿阻而难解,湿受热蒸而使阳气更伤。临床表现为热势缠绵、午后热高、身重疲乏、神志昏沉、胸脘痞满、不思饮食、大便粘腻不爽

  • 儿发干枯

    病证名,指小儿头发干枯而不光泽者。《太平圣惠方》第四十一卷:“足少阴之经血,外养于发,血气盛则光泽,若虚则血不能养发,故无光泽。”多见于小儿慢性消耗性疾病,亦有因气血不足而致者。发乃血之余,气血不荣于

  • 地骨

    见《新本草纲目》。为苦参之别名,详该条。

  • 水疱

    即水痘,详该条。

  • 大麻仁

    出《药性论》。为火麻仁之别名,详该条。

  • 瞳神阔大

    病证名。见清·佚名《异授眼科》。即瞳神散大。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