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广东中药》Ⅱ.(生草药部分)。为鲫鱼胆草之别名。详该条。
见《重庆草药》。为松塔之别名,详该条。
病证名。见《小儿卫生总微论》。古人认为夏季大热,感受暑邪,伏于肠胃,而不即时发病,待秋气候凉爽,感受外邪,引动伏暑,乱于肠胃,清浊相干,则成吐泻。其症突然呕吐,腹泻,小便不利,泻下物色黄或赤等。治宜清
病名。出《疡医准绳》卷六。包括尺骨、桡骨单折及双折。临床以尺骨近端和桡骨远端骨折为多见。多因跌打、坠堕、扭转所伤。局部肿胀、疼痛、活动受限。有断端移位者,畸形明显,触按有骨声。断端移位者,尤其在双骨折
病证名。疳疮的一种。①出《医宗金鉴》卷六十九。即生下疳时,兼见痛引睾丸和阴囊坠痛者。②包茎水肿也称鸡膯疳。
眼的八廓名称之一。用八卦配自然界之物质现象命名者。见《杂病源流犀烛》卷二十二。即泽廓。详该条。
见太素脉秘诀条。
见《本草经疏》。即木贼,详该条。
书名。明·陈文治撰。10卷。刊于1612年。本书分述以内科杂病(包括五官病)为主的病证一百种。每种1篇,每篇先论病候及辨证治法,后附以治疗方剂或针灸法。论述以《内经》及金元医家著述为本,书中选方较多,
指肾精。《素问·上古天真论》:“肾者主水,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素问·解精微论》:“水宗者,积水也。积水者,至阴也。至阴者,肾之精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