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大肠气虚,多兼脾虚证候。症见久泻,完谷不化,粪便色淡不臭,肠鸣,脱肛等。治以健脾补气,辅以固涩。
正骨八法之一。见《医宗金鉴》卷八十七。用一手或双手握住骨折或脱位之骨的远端,根据不同情况,或从下向上端,或直端、斜端,或从外向内托,使离位之骨,端正复位。托者,有端托和提托之分,常用以治疗轻度的颈椎错
亦称湿郁热伏。因湿邪阻遏而致热不能宣散透发的现象。表现为身热不扬、午后热高、汗出而热不退、神疲、头重、胸闷腹胀、厌食、小便黄赤,舌苔白腻或黄腻,脉濡数等。
病证名。又称脾咳。指脾胃湿热,上熏于肺,或脾虚土不生金所致的咳嗽。《症因脉治内伤咳嗽》:“脾经咳嗽之症,咳而右胁下隐隐作痛,痛引心脾,神衰嗜卧,面色痿黄,腹胀黄肿,身重不可以动,动则咳剧,此脾咳嗽之症
见南京药学院《中草药学》。为地肤子之别名,详该条。
病证名。见《幼幼集成》。小儿齁喘之发于乳哺期者。其症气喘促而连续,不能以息,久延不已。多因伤乳而得。伴有痰涎壅盛,喘息有声。先用山楂、神曲、麦芽煎汤服,以消乳食;次用越婢加半夏汤,以定其喘。奶哮遇气候
即妇科,为中医专科之一。主要从妇女的生理、病理特点出发,研究妇女的经、带、胎、产疾病及其它特有疾病的辨证论治。
出《名医别录》。为防风之别名,详该条。
即五味所入。详该条。
证名。指头额部泛现晦黑的病色。多因肝肾虚衰有热所致。《金匮要略·黄疸病脉证并治》:“额上黑,微汗出,手足中热,薄暮即发,膀胱急,小便自利,名曰女劳疸。”“黄家日晡所发热,而反恶寒,此为女劳得之,膀胱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