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保婴撮要》卷十二。即疔疮。见该条。
病名。《本草纲目》:“楚人多食酸则齿软。”详齿齼、齿齭条。
病名。见《医宗金鉴》卷七十四。又名寒疮。由内郁湿热,外受风寒,凝结肌肤而成。本病多生头面手足,疮面红润光泽,起红斑成片,或有水泡,形似猫眼。治宜清热利湿散邪。内服清肌渗湿汤。外用妙贴散涂敷。类似虹膜样
蒙药书。罗布增苏勒和木用藏文撰于十八世纪。全书共四册。主要介绍矿物药、植物药和动物药的形态。现存木刻本。
即白金丸,见该条。
病证名。见《青囊真秘》卷一。即瞳人反背。详该条。
眼科病证。见《银海精微》。即起坐生花,详该条。
亦称阳明经证。《伤寒辨证·六经证治》:“传至阳明,则目痛、鼻干、不眠,宜升麻葛根汤。此证有在经在府之别。如目痛,鼻干,微恶寒,身热,脉浮洪,病在经也。”阳明经病又有在标在本说。在标宜辛凉解肌,在本宜清
即润肺化痰。详该条。
【介绍】:见朱沛文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