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名。《医林绳墨·泄泻》:“瘕泻不便,后重窘痛,此因湿热蕴积,二便不利,气滞有动于火也。宜以利气之剂兼用清凉。”参见大瘕泄条。
见仙授理伤续断秘方条。
骨名。又名五指骨。解剖学同名骨。《医宗金鉴·刺灸心法要诀》:“掌骨者,手之众指之本也,掌之众骨名壅骨,合凑成掌,非块然一骨也。”
小儿指诊法十三指形之一。详十三指形条。
①又作清。厕所。《难经·五十七难》:“里急后重,数至圊而不能便。”②大便。《景岳全书》卷二十一:“小肠热结则血脉燥,大肠热结则不圊。”③排泄、泄泻。《伤寒论·辨厥阴病脉证并治》:“必圊脓血。”
病名。指因阳气不足,寒气留于皮肤而出现的全身肿胀。《灵枢·水胀》:“肤胀者,寒气客于皮肤之间,然不坚,腹大,身尽肿,皮厚,按其腹窅而不起,腹色不变,此其候也。”《医醇賸义》以此症由于宗气失守,虚气无归
《证治准绳·幼科》集一方。大黄、牡蛎各半两,朴硝二钱。为末,每次一至二钱,取活田螺洗净后,放清水内养一夜,去螺,用水调药,涂患处;若阴囊浮肿,车前子煎汤,候冷调敷。治婴儿初生十日,外脐突或痛或不痛,痛
病名。见《秘传证治要诀及类方》。泛指咽喉多种疾患。《喉科心法》卷上:“考古称喉症,总其名曰喉风。”多因风热搏结于外,火毒炽盛于内,肺失清肃,火动痰生,痰火邪毒停聚咽喉所致。《喉风论》卷上:“无言喉风者
见《证治准绳》。指中风病风邪中于经脉出现的证候,如发热、恶寒、头痛、肢体痠痛,筋脉拘急等。临床上作为与类中风病的区别,具中风症状,无六经形证者属类中风,有六经形证者为真中风。
指男子阴茎内缩之证。见《得心集医案·痿证门》。即茎缩,属阴缩范畴。详阴缩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