髌
出《灵枢·经脉》。即髌骨。又名伏兔骨,俗称膝盖骨。
出《灵枢·经脉》。即髌骨。又名伏兔骨,俗称膝盖骨。
指下眼睑,又称目下弦。见目弦条。
经穴别名。出《针灸甲乙经》。即京门,见该条。
儿科著作。①清·任赞撰。2卷。刊于1789年。上卷论儿科诸病诊法及证治;下卷治疗方剂,系作者选辑前人儿科论著并附个人心得写成。②恽铁樵撰。8卷。本书主要介绍种痘和痧疹、惊风二病的病因和治法。作者用通俗
又称心气不收。心藏神、主血脉、主汗液等。心气虚弱不能收敛,可出现心神浮越、精神散乱、健忘易惊、心悸、自汗或动则汗出等证候。治宜补益心气,辅以重镇安神或固涩收敛。
病名。见《医方考》卷一。即大头瘟。详该条。
方书名。又名《万氏家抄方》、《医学入门良方》。明·万表选集。6卷(另有4卷本)。刊于1609年。卷1~5分为中风、厥、脚气……等98类病证(包括临床各科),每类病证均以选录方剂为主,附述简要的病候;卷
【介绍】:见李子毅条。
【生卒】:十七世纪【介绍】:明代医家。字九韶。浙江海宁人。八代业医,年轻时曾考科举,后继承家业,研讨医术,曾旅游于江浙等地。长于治疗梅毒,是我国有贡献的梅毒学家。于1632年写成《霉疮秘录》一书,总结
①见《中药材手册》。为天南星之别名。②见《本草纲目拾遗》。即野芋。各详该条。
见《泉州本草》。为萆薢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