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生草药性备要》。为黄荆叶之别名,详该条。
出《金匮要略》。即竹茹,详该条。
见《杂病源流犀烛·脏腑门》卷八。即龟鹿二仙胶,见该条。
证名。出《灵枢·本神》。即指滑精。详该条。
病名。一作阴痓。①指柔痓,即柔痉。《丹溪心法·痓》:“阴痓曰柔,有汗。”参见柔痉条。②指痉病见四肢厥冷者。《证治准绳·杂病》:“痉既以有汗无汗辨刚柔,又以厥逆不厥逆辨阴阳。……其厥逆者皆阴也。”治宜温
见清·黄庭镜《目经大成》卷三。为盲人之俗称。
见《南方草木状》。为荷苞花之别名,详该条。
药物学著作。12卷。明·李中立撰。刊于1612年。本书将药物分为草、木、谷、菜、果、石、兽、禽、虫、人10部,收集药物约近500种,每种先以小字记其产地、形态、气味。次以大字记其主治,首载《神农本草经
耳鸣的一种。《诸病源候论·耳鸣候》:“此为血气虚损,宗脉不足,病苦耳鸣嘈嘈。”《杂病源流犀烛·耳病源流》:“耳鸣脉数,黑瘦人属血虚。”治宜养血调肝,如四物汤加减。参见耳鸣条。
病名。《外科启玄》卷七:“因疮忽黑烂,出黑水是也。”泛指患漏有如上症状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