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站>中医中药>中医百科>

病名。《素问·生气通天论》:“高梁之变,足生大丁。”古无疔字,丁通疔,泛指外科证情较重之多种疮疡。《疡医准绳》卷二:“大抵如豆、如臼、如箔金、如茱萸、如石榴籽或发疹搔破而青黄赤色汁出,或衣服触着而疼痛忽生,或白而肿实,或赤而浮虚,其状不一,……若因剥割疫死牛马猪羊,瞀闷身冷,遍体俱有紫疱,此疔毒也……”历代文献以疔命名者如:满天星疔、红丝疔、烂疔、麻子疔、石疔、雄疔、雌疔、火疔、暗疔、乌茄疔、水疔、蛇眼疔、蛇头疔、水蛇头疔、蛇节疔、蛇背疔、蛇腹疔、断指疔、蛀节疔、泥鳅疔、鳅肚疔、鱼肚疔、鱼尾疔、鱼脐疔、牛疔、猪疔、牛拘疔、马疔、马口疔、羊疔、羊须疔、狗疔、牛皮疔、羊毛疔、托盘疔、穿板疔、手糟疔、松子疔、盐肤疔、浮沤疔、瓜藤疔、杨梅疔、驴马疔、蜈蚣疔、豆腐疔、水洗疔、刀镰疔、葡萄疔、冷疔、脱骨疔、血疔、卷廉疔、忘汲疔、燕窝疔、骊龙疔、腾虎疔、钉脑疔、赤疔、青疔、黑疔、黄疔、白疔、赤面疔、白刃疔、黑靥疔、紫靥疔、黄鼓疔、五疔、十三疔、三十六疔、十指疔、疫疔、人中疔、承浆疔、印堂疔、迎香疔、合谷疔、手丫疔、火焰疔、手背疔、虎口疔、指疔、螺疔、沿爪疔、中节疔、足底疔、穿心疔、颊疔、颧疔、鼻疔、镇口疔、反唇疔、髭疔、虎须疔、眉疔、对疔、正对口疔、偏对口疔、足面疔等一百余个。详见各该条。

猜你喜欢

  • 黑燥厚苔边红舌

    中心黑厚燥苔,舌边红色。为脾胃热极,热盛津枯之候。急用三黄白虎汤或生脉散合黄连解毒汤清热泻火生津,大便秘结者,宜承气汤下之(见《伤寒舌鉴》)。

  • 滑胎

    出《经效产宝》。①病名。亦名数堕胎。指连续发生三次以上的自然流产者。即习惯性流产。多因气虚、肾虚、血热、外伤等以致屡孕屡坠。治疗参见气虚滑胎、肾虚滑胎等各条。②治法。指用药使胎滑易产。《经效产宝》用诃

  • 头风摩散

    《金匮要略》方。又名头风散、附子摩头散。炮附子一枚,食盐等分,为末。沐头后,取一方寸匕,涂摩痛处,令药力行。治头风,头痛时发时止属寒证者。

  • 姚哲人

    【介绍】:见姚浚条。

  • 王处明

    【介绍】:宋代医家。生平欠详。著有《玄秘会要针经》五卷。

  • 撑开押手法

    即舒张押手法。见该条。

  • 小儿齁(hōu 侯)喘

    出《普济方》卷三百八十九。小儿齁喘而痰邪壅盛者,多因痰邪内伏,复感风寒之邪,壅滞于肺所致。症见胸满气促,痰多食少。无表寒者,宜豁痰降气,用枳实汤;兼表寒者宜解表化饮,用小青龙汤。

  • 凤石医仙

    【介绍】:见徐豳条。

  • 井珠丸

    见《兰室秘藏·眼耳鼻门》。即碧天丸,见该条。

  • 鹅巴掌

    见《中国药用植物图鉴》。为回回蒜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