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站>中医中药>中药材>三加

三加

药材名称三加

拼音Sān Jiā

别名白簕、白簕花、白簕根、白刺根、三叶五加、刺三加、刺三甲苦刺根、簕钩菜

来源为五加科五加属植物三加Acanthopanan trifoliatus (L.) Merr.,以全株入药。根及全株四季可采,晒干备用;叶夏秋采,鲜用或阴干用。

原形态攀援灌木,高1~7米。树皮灰白色;小枝有白色皮孔。茎枝、叶柄及叶主脉常有小钩刺。叶互生,有长柄,掌状复叶由3片小叶组成,故命三加;小叶片长卵形或长椭圆形,长4~10厘米,宽3~6.5厘米,先端急尖或短渐尖,基部楔形或圆钝形,稍偏斜,边缘有疏钝粗齿或锯齿。秋季开黄绿色小花,伞形花序集成顶生总状花序或复伞形花序,小梗长短不齐;萼边缘有5齿,花瓣5,雄蕊5,子房下位,花柱2~3,基部合生至中部分离。果扁球形,熟时黑色。

生境分部生于河边、村旁、山坡或林缘灌木丛。分布于我国中部和南部各省区。

功能主治苦、涩、凉。

用法用量清热解毒,祛风除湿,散瘀止痛。用于黄疸,肠炎,胃痛,风湿性关节炎,腰腿疼;外用治跌打损伤,疮疖肿毒,湿疹。

注意1~2两;外用适量,鲜根,叶捣烂敷或煎水洗患处。

复方1、风湿骨痛:三加根、半枫荷黑老虎、异形南五味藤、大血藤各5钱,炖猪骨服。

2、湿疹:三加(全株)、水杨梅、小果倒地铃(全株)各适量。煎水外洗,后用干粉敷患处,每天2次。

备注同属植物毛蕊三加(藏三加)Acanthopanax lasiogyne Harms为落叶小乔木,常有刺。叶互生或簇生于短枝顶端,掌状复叶,小叶亦为3片,卵形至椭圆形,边缘有锯齿,先端急尖,基部楔形,具长柄。伞形花序顶生或簇生于顶端。分布于西藏地区,当地以根皮入药,称“三加皮”。功能祛风除湿,壮筋骨,逐瘀活血。用量2~4钱。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猜你喜欢

  • 白果

    《中国药典》:白果药材名称白果拼音Bái Guǒ英文名SEMEN GINKGO别名白果仁来源本品为银杏科植物银杏(白果树、公孙树)Ginkgo biloba L.的干燥成熟种子。秋季种子成熟

  • 白叶不翻

    药材名称白叶不翻拼音Bái Yè Bù Fān别名白地紫菀、大火草、牛耳朵火草、小一支箭、白头翁来源药材基源:为菊科植物钩苞大丁草的根。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Gerbera delauayi Franc

  • 柠条子

    药材名称柠条子拼音Nínɡ Tiáo Zi英文名seed of Intermediate Peashrub.出处出自《中国沙漠地区药用植物》来源药材基源:为豆科植物中间锦鸡儿的种子。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

  • 刺蓼

    药材名称刺蓼拼音Cì Liǎo别名廊茵、急解素、蛇不钻、猫舌草、红火老鸦酸草来源蓼科蓼属植物刺蓼Polygonum senticosum (Meisn.)Franch. et Sav.,以全

  • 戟叶石苇

    药材名称戟叶石苇拼音Jǐ Yè Shí Wěi别名渣贝筝瓦(藏名)出处《西藏常用中草药》来源为水龙骨科植物戟叶石苇的全草。孢子囊群成熟时采收。割取地上部分,刷去黄毛,切段,晒干。原

  • 苦檀叶

    《中药大辞典》:苦檀叶药材名称苦檀叶拼音Kǔ Tán Yè出处《草木便方》来源为豆科植物厚果鸡血藤的叶。功能主治①《草木便方》:"洗一切皮风。"②《贵州民间方药

  • 灰藋

    《中药大辞典》:灰藋药材名称灰藋拼音Huī Diào别名金锁天(《雷公炮炙论》),灰藜、水落藜(《救荒本草》),灰条(《野菜谱》),灰涤菜(《纲目》),灰蒴、灰苋(《医林纂要》),灰苋菜(《

  • 饭团藤

    药材名称饭团藤拼音Fàn Tuán Ténɡ别名风沙藤、过山风、黑老虎(《岭南采药录》),十八症(《陆川本草》),臭饭团、过山龙藤(《海南植物志》),大饭团藤、血藤、大叶

  • 眼镜蛇

    《全国中草药汇编》:眼镜蛇药材名称眼镜蛇拼音Yǎn Jìnɡ Shé别名吹风蛇、扁头蛇、吹风鳖、饭铲头、蝙蝠蛇、琵琶蛇、饭匙头、万蛇、膨颈蛇、扁颈蛇、五毒蛇、白颈丫来源有鳞目眼镜蛇

  • 南板蓝叶

    药材名称南板蓝叶拼音Nán Bǎn Lán Yè别名蓝靛叶、靛叶、大青叶出处南板蓝叶历代本草未见收载。但陶弘景在《别录》中记载:"(蓝实)其茎叶可以染青,生河内。"又说"此即今染(纟禁)碧所用者,以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