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站>中医中药>中医百科>三阳合病

三阳合病

病名。指太阳阳明少阳三经同时受邪而出现的证候。《伤寒论·辨阳明病脉证并治》:“三阳合病,腹满身重,难以转侧,口不仁面垢谵语遗尿。发汗则谵语,下之则额上生汗,手足逆冷。若自汗出者,白虎汤主之。”《医宗金鉴·订正伤寒论注》:“三阳合病者,太阳、阳明、少阳合而为病也。必太阳之头痛发热,阳明之恶热不眠,少阳之耳聋寒热等证皆具也。……证虽属于三阳,而热皆聚胃中,故当从阳明热证主治也。”《伤寒贯珠集》卷一:“三阳合病,视诸合病邪气为较大矣。而太阳之府膀胱,阳明之府胃,少阳之府胆,热邪盛满,自经入府,故腹满身重,口不仁而面垢,谵语遗尿及但欲眠睡,目合则汗,皆为里为热之征也。……虽三阳合病,而邪聚于阳明者较太阳为多,故宜白虎汤清而解之。”三阳合病轻证,可用柴葛解肌汤清解。参见合病、太阳阳明合病太阳少阳合病条。

猜你喜欢

  • 清经四物汤

    《古今医鉴》卷十一方。当归一钱五分,生地黄、黄芩、香附各一钱,黄连(姜炒)、白芍药各八分,川芎、黄柏、知母各五分,艾叶、甘草各三分。为粗末,水煎,空腹服。治血虚有热,月经先期而至者。

  • 四棱杆蒿

    见《中药志》。为荆芥之别名,详该条。

  • 吴瑞甫

    【生卒】:1871~1951【介绍】:字锡璜,号黼堂。福建同安人。早年习儒,光绪间(1875~1908)中举人,授广西候补知县。家世业医,已历七代。其祖父以词章之学无补于世,勉其继承家学,乃受其父吴筠

  • 黑风内障

    病名。又名黑风。为五风变内障之一。本病少见。《秘传眼科龙木论》:“初患之时,头旋额角偏痛,连眼睑骨及鼻颊骨时时亦痛,兼眼内痛涩,有黑花来往。”“与绿风候相似,……乃肾受风邪,热攻于眼”(《证治准绳·杂

  • 阴头痈

    病名。《外科证治全书》卷三:“阴头紫肿疼痛,名阴头痈。用鳖甲煅为末,鸡子清调敷。”

  • 水鼓

    鼓胀之一。多因饮酒过量,损伤脾胃,水湿停聚而致。《景岳全书·杂证谟》:“少年嗜酒无节,多成水鼓。……盖酒性本湿,壮者气行则已,酒即血也;怯者着而成病,酒即水也。不惟酒为水,而血气既衰,亦皆随酒而悉为水

  • 伤寒论本义

    书名。18卷。卷首、卷末各1卷。清·魏荔彤撰于1724年。魏氏注解《伤寒论》,除前有总论外,对六经病、瘥后劳复、霍乱等篇,亦各有总论提要钩玄。卷首并附方有执《阴阳表里图》,闵芝庆《传经论》以及作者对方

  • 阳虚头痛

    病证名。指阳气不足,无力升举所致的头痛。《景岳全书·杂病谟》:“阳虚头痛,即气虚之属也。亦久病者有之,其证必戚戚悠悠,或羞明,或畏寒,或倦怠,或食饮不甘,脉必微细,头必沉沉,遇阴则痛,逢寒亦痛。”参见

  • 王杏圃

    【介绍】:见王世隆条。

  • 白疔

    病名。《外科图说》卷三:“白疔者,根在肺,起于右鼻。”面疔的一种。参见疔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