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中国药用植物志》。为亚麻之别名,详该条。
病名。出《外科真诠》卷下。生于正疔左侧,仍照常法治之。见疔疮条。
《素问·五脏别论》:“六腑者,传化物而不藏。”指出了六腑共同的生理功能特点,举凡胃的腐熟水谷、主降浊,胆的疏泄胆汁,小肠的泌别清浊,大肠的传泻糟粕,膀胱的排泄小便,三焦的通调水道等,都是传而不藏的。要
金代医官职称。专门掌管检查帝王服用汤剂药物的官吏,官阶从五品。
经穴名,代号SI13。出《针灸甲乙经》。属手太阳小肠经。位于肩后,肩胛冈上窝内侧端,约当臑俞与第二胸椎棘突连线的中点处。布有第二胸神经后支的外侧支及副神经,深层为肩胛上神经肌支,并有颈横动、静脉降支通
病名。见《续名医类案》卷十八。即子瘄。详该条。
见《四川中药志》。为地牯牛之别名,详该条。
病名。出《外科大成》卷二。即上发背。见该条。
见《中医方药学》。为水蛭之别名,详该条。
通常指麻疹患者邪盛正衰、麻毒内陷而出现的各种险恶证情。小儿易虚易实、易寒易热。如麻疹透发不顺,可能转为险证。主要病变在肺,对肺的危害最大;如邪毒陷肺,肺气闭郁,则出现肺炎喘嗽。清·马之骐《疹科纂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