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站>中医中药>中医百科>中恶

中恶

①古病名。又称客忤卒忤。泛指感受秽毒或不正之气,突然厥逆不省人事的病证。出《肘后备急方》卷一。《证治要诀·中恶》:“中恶之证,因冒犯不正之气,忽然手足逆冷,肌肤粟起,头面青黑,精神不守,或错言妄语,牙紧口噤,或头旋晕倒,昏不知人。即此是卒厥、客忤、飞尸鬼击。吊死、问丧、入庙、登冢,多有此病。苏合香丸灌之,候稍苏,以调气散平胃散服,名调脉平胃散。”《诸病源候论·中恶病诸候》包括中恶候、中恶死候、尸厥候、卒死候、卒忤候、卒忤死候、鬼击候、卒魇死候、魇不寤候、自缢死候、溺死候、中热暍候、冒热困乏候、冻死候等。②指小儿的一类急性病证。《诸病源候论·中恶候》:“小儿中恶者……其状先无他病,卒然心腹刺痛,闷乱欲死是也。”③经外奇穴名。《肘后备急方》:“五尸者……灸乳后三寸十四壮,男左女右。不止,更加壮数,差。”《医宗金鉴》列作奇穴,名中恶。近代《中国针灸学》易名传尸。位于胸侧部,乳头外侧3寸处,约当第四肋间隙。主治疰忤,腹痛,胸肋痛,肋间神经痛等。艾炷灸3~5壮;或艾条灸5~10分钟。

猜你喜欢

  • 高喘

    证名。指突然发热而呼吸迫促的证候。《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热论》:“暴热上喘者,病在心肺,谓之高喘。”治宜宣肺平喘,用麻杏甘石汤。

  • 近者奇之

    用药法则。指病在上部、浅表的,或新近得病,病程短的,以作用较单纯的奇方治之。《素问·至真要大论》:“近者奇之,远者偶之。”张景岳:“近者为上为阳,故用奇方,用其轻而缓也。”

  • 鼠尾痔

    病名。指形若鼠尾的痔疾。见《外科正宗》。即无明显症状的外痔或赘皮外痔。常勿须治疗。

  • 太医博士

    古代医疗教学职称。始设于南北朝时期之北魏,系专门为统治阶级培养保健人员的官员,官阶从七品下。

  • 巨针疗法

    用巨针刺激机体以治疗疾病的方法。临床操作时,以左手持针身下部,右手持针柄或针身中段,快速刺入,待有较强感应时,即可出针,亦可据情留针10~15分钟。因本法所用针具粗大,刺激较强,应对患者作好说服解释工

  • 姚涴云

    【介绍】:见姚澜条。

  • 孙会

    【介绍】:唐代医生。撰有《婴孺方》十卷,已佚。

  • 内经十讲

    医经类著作。任应秋著。此书概括作者多年研究《内经》之心得。对什么叫《黄帝内经》、《内经》成书时代、《内经》所引古代文献、《内经》学术思想、理论体系等十个问题进行深入系统研究。议论恢宏,不乏精辟之论见。

  • 柿子把

    见《中药材手册》。为柿蒂之别名,详该条。

  • 石半夏

    见《江西草药》。为滴水珠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