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名。指眼视物不明的证候。《医贯》卷四:“神水者,由三焦而发源,先天真一之气所化,目上润泽之水是也。……耗涩,则有昏渺之危。”参见目昏条。
见《本草纲目》。即脱囊,详该条。
见《救荒本草》。为豨莶之别名,详该条。
经穴别名。出《针灸资生经》。即承浆。见该条。
见《东北药用植物志》。为铃兰之别名,详该条。
见《贵州民间药物》。为大丁草之别名,详该条。
【生卒】:1843~1905【介绍】:清末医家。字聿青。江苏无锡人。专心研究医术,晚年移居上海,1897年撰《张聿青医案》(1918年刊行)。
出明·薛铠《保婴撮要》。即嗽唾脓痰。详该条。
①八纲中辨别疾病性质的两个纲领。用以概括机体阴阳偏盛偏衰的两种不同性质的证候。《素问·阻阳应象大论》:“阳胜则热,阴胜则寒。”《医学心悟·寒热虚实表里阴阳辨》:“一病之寒热,全在口渴与不渴,渴而消水与
即《神农本草经》。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