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站>中医中药>中药方剂>人参养胃汤

人参养胃汤

明·方贤着《奇效良方》:人参养胃汤

药方名称人参养胃汤

处方苍术厚朴(姜制)、半夏(汤洗七次),各二钱。人参茯苓草果藿香,各一钱。橘皮,一钱二分。炙甘草,半钱。

功能主治治外感风邪,内伤生冷。

用法用量上作一服,水二钟,生姜七片,乌梅半个,煎一钟,不拘时服。

摘录明·方贤着《奇效良方

《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人参养胃汤

药方名称人参养胃汤

处方半夏(汤洗七次)、厚朴(去粗皮.姜汁制)、苍术(米泔浸一宿.洗.切.炒),各一两。藿香叶(洗去土)、草果(去皮膜)、茯苓(去黑皮)、人参,各半两。甘草(炙)二钱半,橘红七钱半。

炮制上为俰咀。

功能主治治外感风寒,内伤生冷,憎寒壮热,头目昏疼,肢体拘急,不问风寒二证及内外之殊,均可治疗。先用厚被盖睡,连进此药数服,以薄粥汤之类佐之,令四肢微汗然。俟汗干,则徐徐去被,谨避外风,自然解散。若原自有汗,亦须温润以和解之,或有馀热,则以参苏饮款款调之;或尚头疼,则以浓煎生姜葱白汤下如圣饼子。三证既除,则不必服药,但节其饮食,适其寒温,自然平治。大抵感冒,古人不敢轻发汗者,止由麻黄能开腠理,用或不能得其宜,则导泄真气,因而致虚,变生他证。

此药乃平和之剂,止能温中解表而已,不致妄扰也。兼能辟山岚瘴气。四时瘟疫,常服尤佳。

用法用量每服四钱,水一盏半,姜七片,乌梅一个,煎至六分,去滓,热服之。兼治饮食伤脾,发为疟;或脾胃中虚寒,呕逆恶心,皆可化之。或发寒疟、寒疲及恶寒者,并加附子,是为十味不换金散。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二:人参养胃汤

药方名称人参养胃汤

处方半夏(汤洗七次)厚朴(去粗皮,姜汁制)苍术(米泔浸一宿,洗,切)各30克藿香叶(洗去土)草果(去皮膜)茯苓(去黑皮)人参各15克甘草(炙)7.5克橘红22.5克

制法上药嚼咀。

功能主治治外感风寒。内伤生冷,憎寒壮热,头目昏疼,肢体拘急;及饮食伤脾,发为痎疟;或脾胃虚寒,呕逆恶心。

用法用量每服12克,用水220毫升,加生姜7片,乌梅1个,煎至150毫升,去滓热服。

摘录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二

猜你喜欢

  • 参知散

    药方名称参知散处方人参1钱,知母1钱,麦冬1钱,栀子仁1钱(炒),甘草5分,条芩5分,蒌仁5分,犀角8分。功能主治孕妇壅热,心神烦躁,口干渴。用法用量大枣为引。夏,加竹沥、姜汁。摘录《胎产指南》卷一

  • 大黄(庶虫)虫丸

    《镐京直指》卷二:大黄(庶虫)虫丸药方名称大黄(庶虫)虫丸处方生锦纹、荆三棱、(庶虫)虫、蓬莪术、干漆、元明粉。功能主治腹胀血蛊,先有积块化胀,或石瘕肠蕈,脉实形壮者。用法用量为丸服。摘录《镐京直指》

  • 疏风养血汤加减

    药方名称疏风养血汤加减处方天麻10克,珍珠母30克,生白芍30克,生甘草15克,葛根12克,丹参20克,钩藤15克,银花藤20克,桑枝10克,秦艽12克,僵蚕10克,片姜黄10克。功能主治平肝熄风,清

  • 白茅煎

    药方名称白茅煎处方白茅根(切)4斤。功能主治热淋痛。用法用量水1斗5升,煮取5升,每服1升,日3次,夜2次,尽剂而愈。摘录《医统》卷七十一

  • 补胃饮

    药方名称补胃饮处方茯苓4两,人参3两,橘皮2两,生姜3两,薤白(切)1升,豉5合(绵裹),糯米2合。制法上切。功能主治胃气虚热,不能食,兼渴引饮。用法用量以水7升,煮取3升,去滓,分6次温服,中间任食

  • 完肤续命汤

    药方名称完肤续命汤别名完体续命汤处方生地3两,当归3两,麦冬3两,玄参3两,人参2两,生甘草3钱,三七根末5钱,续断5钱,地榆1两,乳香末3钱,没药末3钱,刘寄奴3钱,花蕊石2钱,白术5钱。功能主治杀

  • 柴胡栀连汤

    药方名称柴胡栀连汤处方柴胡、黄芩、陈皮、甘草、川连、山栀。功能主治肝火五更泄泻。摘录《症因脉治》卷四

  • 连翘升麻葛根汤

    药方名称连翘升麻葛根汤处方净连翘、绿升麻、粉干葛、京赤芍、芽桔梗、酒黄芩、黑栀仁、淮木通、麦门冬、牛蒡子、白滑石、炙甘草。功能主治小儿痘毒不能尽发。用法用量淡竹叶7片,灯心10茎为引,水煎,热服。摘录

  • 百草煎

    药方名称百草煎处方百草(凡田野山间者,无论诸品皆可取用;然尤以山草为胜,辛香者佳;冬月可用干者,须预为收采之)。功能主治百般痈毒,诸疮损伤疼痛,腐肉肿胀,或风寒湿气留聚,走注疼痛,水臌肿胀等症。用法用

  • 解毒丹

    《蒲辅周医疗经验》:解毒丹药方名称解毒丹处方当归30克 赤豆卷(用赤小豆发出芽一分长,即晒干)90克肉苁蓉(酒洗,去盐)90克 山萸肉30克 川牛膝(酒炒)30克香附(酗制)30克 土茯苓30克 银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