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站>中医中药>中药方剂>人参养胃汤

人参养胃汤

明·方贤着《奇效良方》:人参养胃汤

药方名称人参养胃汤

处方苍术厚朴(姜制)、半夏(汤洗七次),各二钱。人参茯苓草果藿香,各一钱。橘皮,一钱二分。炙甘草,半钱。

功能主治治外感风邪,内伤生冷。

用法用量上作一服,水二钟,生姜七片,乌梅半个,煎一钟,不拘时服。

摘录明·方贤着《奇效良方

《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人参养胃汤

药方名称人参养胃汤

处方半夏(汤洗七次)、厚朴(去粗皮.姜汁制)、苍术(米泔浸一宿.洗.切.炒),各一两。藿香叶(洗去土)、草果(去皮膜)、茯苓(去黑皮)、人参,各半两。甘草(炙)二钱半,橘红七钱半。

炮制上为俰咀。

功能主治治外感风寒,内伤生冷,憎寒壮热,头目昏疼,肢体拘急,不问风寒二证及内外之殊,均可治疗。先用厚被盖睡,连进此药数服,以薄粥汤之类佐之,令四肢微汗然。俟汗干,则徐徐去被,谨避外风,自然解散。若原自有汗,亦须温润以和解之,或有馀热,则以参苏饮款款调之;或尚头疼,则以浓煎生姜葱白汤下如圣饼子。三证既除,则不必服药,但节其饮食,适其寒温,自然平治。大抵感冒,古人不敢轻发汗者,止由麻黄能开腠理,用或不能得其宜,则导泄真气,因而致虚,变生他证。

此药乃平和之剂,止能温中解表而已,不致妄扰也。兼能辟山岚瘴气。四时瘟疫,常服尤佳。

用法用量每服四钱,水一盏半,姜七片,乌梅一个,煎至六分,去滓,热服之。兼治饮食伤脾,发为疟;或脾胃中虚寒,呕逆恶心,皆可化之。或发寒疟、寒疲及恶寒者,并加附子,是为十味不换金散。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二:人参养胃汤

药方名称人参养胃汤

处方半夏(汤洗七次)厚朴(去粗皮,姜汁制)苍术(米泔浸一宿,洗,切)各30克藿香叶(洗去土)草果(去皮膜)茯苓(去黑皮)人参各15克甘草(炙)7.5克橘红22.5克

制法上药嚼咀。

功能主治治外感风寒。内伤生冷,憎寒壮热,头目昏疼,肢体拘急;及饮食伤脾,发为痎疟;或脾胃虚寒,呕逆恶心。

用法用量每服12克,用水220毫升,加生姜7片,乌梅1个,煎至150毫升,去滓热服。

摘录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二

猜你喜欢

  • 蜀椒汤

    药方名称蜀椒汤处方蜀椒70克 芍药30克当归半夏甘草桂心人参茯苓各60克 蜜600毫升生姜汁300毫升功能主治益气养血,温中散寒;治产后气血两虚,感寒心痛。用法用量上十味,除蜜与生姜汁外,以水5.4升

  • 养血丸

    药方名称养血丸处方红枣500克,当归45克,白芍30克,皂矾45克,白术30克,陈皮15克,厚朴30克,槟榔45克。制法红枣去核杵如泥状,其余药物研粉共掺和混匀,赋形为丸,每丸10克。功能主治滋养血液

  • 加减建中汤

    《保命歌括》卷十九:加减建中汤药方名称加减建中汤处方小建中汤1剂,加柴胡、木瓜各等分。功能主治吐利转筋,肋下痛,脉弦者。用法用量水煎服。摘录《保命歌括》卷十九《普济方》卷二三一引《卫生家宝》:加减建中

  • 经验桃奴丸

    药方名称经验桃奴丸处方桃奴(冬月树上小干桃)、豭鼠粪(雄鼠也,两头尖者是)、玄胡索、香附子、肉桂、五灵脂、桃仁(去皮尖,捣如泥)、砂仁各等分。制法上为末,水泛为丸,如绿豆大。功能主治血蛊,腹上有血丝;

  • 鸡心散

    药方名称鸡心散处方鸡心槟榔2个(破开,以黄丹3钱合在内,用湿纸裹煨),全蝎6个,明硫黄4钱。制法上为末,加轻粉半钱,麝香少许,青黛末半钱,于瓷器内收。功能主治肾脏风,发疮疥。用法用量每用少许,清油调抹

  • 追魂汤

    药方名称追魂汤处方麻黄(去节.六钱)杏仁(去皮尖.五十粒)甘草(炙.二钱)功能主治治卒厥暴死,及客忤鬼击,蜚尸奄忽,气绝口噤。用法用量分作二服,煎至七分,去滓灌之,口噤斡开,若更不下,分病人发,左右提

  • 草乌散

    《跌损妙方》:草乌散药方名称草乌散处方川乌、草乌(生用)、骨碎补、陈皮、乳香、没药各等分,杉木节7个(酒炙)制法上为末。功能主治跌损腰痛。用法用量每服1-2钱,用酒调服。手上,加穿山甲、细辛、桂枝、威

  • 樗枝散

    药方名称樗枝散处方樗枝(取皮,焙干)1握。功能主治产后子肠下出,不能收拾,不论年深者。用法用量上加连根葱5茎,汉椒1撮,用水5升,同煎3升,去滓,倾盆内,乘热裹候,通手淋洗,倾入5升瓶内,再煎1沸,依

  • 续断丸

    药方名称续断丸处方川续断当归(炒)萆薢附子防风天麻各30克乳香没药各15克川芎23克制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治风湿流注,四肢浮肿,朋肉麻痹。用法用量每服40丸,空腹时用温酒或米饮送

  • 二味牛膝酒

    药方名称二味牛膝酒处方生牛膝半斤,生地黄半斤(净洗,控干,切,晒两日)。制法上药和捣如泥,作团,以纸裹,外更以黄泥固济,微火炙,勿令泥有裂处,待干,即于地炉中灰火养半日,次以炭火渐渐烧之,烧1复时,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