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证名。见《杂病源流犀烛》卷二十二。即坠睛。详该条。
【介绍】:见孙光裕条。
病证名。出《普济方》卷三百七十九。指小儿腹大而有青筋者。多因食物过饱,阻滞中焦,伤及脾胃,以致气机失运,经脉瘀阻而致腹壁青筋暴露。治宜先消除积滞,舒畅气机,用三棱散(《证治准绳》:三棱、人参、香附、青
见《得配本草》。即苋实,详该条。
见《植物名实图考》。为茅膏菜之别名,详该条。
体表定位用词。即“侧”或“面”。上廉即上侧(面),内廉即内侧(面)。《灵枢·经脉》:“大肠手阳明之脉……循臂上廉,入肘外廉,上臑外前廉,上肩,出骨之前廉。”
病证名。见秦伯未《中医临症备要》。即物偶入睛证。详该条。
见《中药大辞典》。为白豆蔻壳之处方名,详该条。
风、寒、湿三种邪气互相结合而成的致病因素,为痹证的主要病因。《素问·痹论》:“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
古代对妊娠二月胚胎之称。北齐·徐之才《逐月养胎方》:“妊娠二月名始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