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闽东本草》。为荠菜之别名,详该条。
见《广西中药志》。为荔枝之别名,详该条。
解剖学同名骨。趾二节,余趾皆三节。
中医眼科外治方法。见《外台秘要》卷二十一。以清水、淡盐水或药物煎水,洗涤眼部。适用于外障眼疾刺痒多痂、眵泪胶粘等症。
【介绍】:清代医家。字翰风,号宛邻。阳湖(今江苏武进县东)人。嘉历十八年(1813)举人。通医术,著有《素问释义》一书,并对刘若金的《本草述》加以节录成《本草述录》一书。行医则泥于太素脉。
病名。出《疡科心得集》卷上。即眉疽。见该条。
见医药丛书条。
病证名。见宋·杨士瀛《仁斋直指方》。指黑睛生翳成片,状如梅花瓣者。参见翳条。
《证治准绳·女科》卷一方。柴胡、防风、炙甘草、藁本、升麻各一钱,羌活、苍术、黄芪各一钱半,独活、当归(酒浸)各五分,蔓荆子七分。为粗末,新汲水煎,空腹服。治女子漏下恶血,月事不调,或暴崩不止,多下水浆
小儿夏季感受暑邪而引起的病证,见《医宗金鉴·幼科杂病心法要诀》。暑为阳邪,故感暑而病者,可见高热口渴等;暑邪有升散的性质,所以侵人则使腠理开而多汗。汗出太多,则气亦随之消耗,气耗轻者,使人少气,倦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