催肠生
即盘肠生。详该条。
即盘肠生。详该条。
见《全国中草药汇编》。为照山白之别名,详该条。
见《中国药用植物志》。为罗勒之别名,详该条。
病名。泛指咽喉部有异物感。《赤水玄珠·咽喉门》:“梅核气者,喉中介介如梗状。”《古今医鉴·梅核气》:“梅核气者,窒碍于咽喉之间,咯之不出,咽之不下,核之状者是也。始因喜怒太过,积热蕴降,乃成厉痰郁结,
见《中国药用植物志》。为一年蓬之别名,详该条。
病名。出顾呜盛《中西合纂外科大全》卷三。即土栗。详该条。
病证名。见《证治准绳·幼科》。又称心躁夜啼。多因胎热、惊热、风热等内犯于心所致。其症面红身热,小便赤涩,入夜即烦躁不安,仰目啼哭而多泪,见灯火则烦啼更甚。治宜清热宁心。用导赤散加黄连。
出《普济方》。即乌骨鸡,详该条。
见《妇科玉尺》卷五。即香附散第一方,见香附散条。
病名。指脚气因湿热相搏所致者。《寿世保元·脚气》:“湿热脚气为病,肢节烦痛,肩背沉重,胸胁不利,兼遍身疼痛,下注足胫肿痛,脚膝生疮赤肿,及内外生疮,脓水不绝,或痒或痛。”治宜当归拈痛汤加减。参见脚气条
见《生草药性备要》。为绵枣儿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