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作。张口。《灵枢·本输》:“刺上关者,呿不能欠。”又:“刺下关者,欠不能呿。”
见《本草纲目》。为虎耳草之别名,详该条。
病名。《疡医准绳》卷三。即蛇节疔,见该条。证治见指疔条。
见《全国中草药汇编》。为水蔓菁之别名。详该条。
病症名。①《幼科发挥》:“儿有多食而易饥者,此脾胃之邪热甚也。”治宜泻脾胃之火。用三黄枳实丸。②消渴症候之一。详消渴条。
见大生要旨条。
指肺气肃降和通调水道的功能障碍的病机。肺主一身之气而通调水道,如由于某种因素引起肺气不利,除出现咳嗽鼻塞气逆症状外,还可影响水液的运行和输布,致小便不利,出现浮肿、喘咳等。治须溯本寻源,结合利气、降气
见《盘珠集胎产证治》。即妊娠疟。详该条。
病名。见《外科启玄》卷六。由风热郁滞肌肤所致。其症生于背部神堂穴、膈关及膈俞穴处。初起皮肤瘙痒剧烈,继起燎浆水泡,搔破后溃烂见骨。治宜托里解毒。内服加味补血汤,外敷太极黑铅膏。
①见《湖南药物志》。为木槿花之别名。②见《云南中草药》。为灯盏细辛之别名。各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