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重订伤寒集注
见舒氏伤寒集注条。
见舒氏伤寒集注条。
见《寿世保元》卷九。即洪宝丹,见该条。
见《灵枢·百病始生》篇,指冲脉循行于脊柱附近的分支,以其深伏于脊内,故称“伏冲”。《类经》十三卷注:“伏冲之脉,即冲脉之在脊者,以其最深,故曰伏冲。”一说“伏冲”乃“伏冲”之讹误,“伏”为“太”之古体
①眼的部位。《灵枢·大惑论》:“其窠气之精为白眼。”即白睛,详该条。②病名。指白涩症。《审视瑶函》卷三:“此症南人俗呼白眼。”详该条。
眼弦之“秋冬烂者为冷烂”(《银海精微》)。系土衰不能化湿所致。宜温阳化湿,可用苓桂术甘汤之类加减,外用碧天丹熏洗。睑厚者可洗。
道教论著,南朝梁·陶弘景编录。全书分为运象、甄命授、协昌期、稽神枢、阐幽微、握其辅、翼真检等七篇论述,计20卷。所言皆仙传授受真诀事项,兼及药物、导引、按摩与其他道教修养之术。气功养生的内容相杂其间,
【介绍】:见陆渊雷条。
①通吭、肮。人颈的前部;喉咙。②亢进、强盛。如“阴虚阳亢”、“亢则害,承迺制。”
小儿患病而表现于身形体态方面的征候。《幼科指南心法》:“要识小儿形症,但将相貌推求。黄浮肌瘦痞瘕瘤,唇摄面青痛楚。吐舌唇焦内热,昏昏好睡脾辜。手掀足掣是惊由,疳疾青筋大肚。”“眼角眵生肝热,口边涎出脾
【生卒】:十世纪【介绍】:五代医家。继唐·刘禹锡撰《传信方》之后,撰有《续传信方》十卷,佚。又撰有《婴孩方》10卷(见《宋史·艺文志》)。
病名。见《外台秘要》卷四十。即狂犬啮人。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