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站>中医中药>中医百科>冷嗽

冷嗽

五嗽之一。指感寒饮冷所致的咳嗽。《外台秘要》卷九:“冷嗽者,年衰力弱,体气虚微,如复寝食伤冷,故成冷嗽。”《圣济总录》卷六十五:“形寒饮冷,内外合邪,因而客之,则为肺咳。盖肺主气,外合皮毛,其经环循胃口,故内外得寒,皆能伤之,而为冷嗽。其候呼吸气寒,口如饮冰雪,呕唾冷沫,胸中急痛,昼静夜甚,得温则止,遇寒即发是也。”方用干姜汤橘皮汤、紫苑饮、胡椒理中汤等。《赤水玄珠》卷七:“呷热汤而暂停者,冷嗽也。……冷嗽,理中汤并加五味子。”参见五嗽、咳嗽条。

猜你喜欢

  • 梁权

    【介绍】:参见梁周泰条。

  • 肺虚自汗

    自汗证之一。见《医略六书·杂病证治》。因肺气虚而表不固所致。症见自汗,咳嗽,气喘,乏力等。治宜补肺以固其皮毛,选用黄芪六一汤、玉屏风散、生脉散等方。参自汗条。

  • 无时热泪

    病证名。多由阴精亏损,虚火上炎引起。即热泪无时常流。《证治准绳·杂病》:“谓目无别病,止是热泪不时常流也。……盖肝胆肾水耗而阴精亏涩,及劳心竭意,过虑深思动其火而伤其汁也。故血虚膏液不足人,哭泣太伤者

  • 畜血

    即蓄血。详该条。

  • 挟痈

    病名。出《外科启玄》卷四。即腋痈。见该条。

  • 许洪

    【介绍】:南宋医家。曾任太医局助教,并差充四川总领所检察惠民局。嘉定元年(1208)为《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作序,并编次《指南总论》3卷,附于书后(原在卷首),简述药物合和、炮制及几十种病证、治法及用药

  • 经来吐蛔虫

    病证名。见《叶氏女科证治》。指妇女于月经期间呕吐蛔虫。王伯龙《养儿宝》:“经来寒热,四肢厥冷,大汗不止,呕吐蛔虫。宜用乌梅丸、当归四逆汤。”

  • 五音五味

    《灵枢经》篇名。本篇前段承上篇《阴阳二十五人》五音所属各种类型的人,分别说明它和手足阳经与五脏阴经的关系。并指出在调治方面所应取的经脉。同时举出五谷、五畜、五果和五味,配五色、五时,对于调和五脏及经脉

  • 喘满

    证名。指呼吸促急,胸部满闷。多因水饮射肺,脾湿酿痰,痰气壅阻所致。《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膈间支饮,其人喘满,心下痞坚,面色黧黑,其脉沉紧,得之数十日,医吐下之不愈,木防己汤主之。”《证治

  • 参苓平胃散

    《张氏医通》卷十六方。苍术、厚朴、陈皮、炙甘草、人参、茯苓。为细末,加生姜,水煎服。治脾虚饮食不化,大便不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