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四川常用中草药》。为地羊鹊之别名,详该条。
二十三蒸之一。见《诸病源候论·虚劳骨蒸候》。详该条。
见《广州植物志》。为卜芥之别名,详该条。
由承浆以下至下颔骨下缘的部位。俗称下巴或下巴颏。
见《滇南本草》。为马尿花之别名,详该条。
证名。出《灵枢·热病》。苛,痒也。轸同疹。轸鼻即鼻上瘙痒出疹。治参见酒齇鼻条。
①见《广西药用植物名录》,为丁茄之别名。②出《生草药性备要》,为金扣钮之别名。各详该条。
病证名。《幼科类萃》:“(小儿)风毒者,因惊风之后,风从气行,血从气使,毒气蓄于皮肤,流结而为肿毒,遂成顽核赤色,多在腮颊之间,或耳根骨节之处,重者成痈成疖,谓之遁毒风,宜以百解散(甘葛、升麻、赤芍、
病名。见《中医名词术语选释》。即猴狲疳。见该条。
见小儿推拿秘旨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