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站>中医中药>中药材>凉粉草

凉粉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凉粉草

药材名称凉粉草

拼音Liánɡ Fěn Cǎo

别名仙草、仙人草、仙人冻、薪草

来源唇形科凉粉草属植物凉粉草Mesona chinensis Benth.的全草。春夏采收,洗净,切段,鲜用或晒干。

性味甘、淡,凉。

功能主治清热利湿,凉血解暑。用于急性风湿性关节炎,高血压,中暑,感冒,黄疸,急性肾炎,糖尿病。

用法用量0.5~2两。

备注(1)本品加水煎汁可制成凉粉,作清凉饮料。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中药大辞典》:凉粉草

药材名称凉粉草

拼音Liánɡ Fěn Cǎo

别名仙人草(《职方典》),仙人冻(《纲目拾遗》),仙草(《中国药植图鉴》)。

出处《纲目拾遗》

来源为唇形科植物凉粉草全草。夏季收割地上部分,晒干。或晒至半干,堆叠焖之使发酵变黑,再晒至足干。

原形态一年生草本。茎下部伏地,上部直立,长约15~50厘米,枝疏长毛。叶卵形或卵状长圆形,长2~4厘米,先端稍钝,基部渐收缩成柄,边缘有小锯齿,两面均有疏长毛;着生于花序上部的叶较小,呈苞片状,卵形至倒三角形,较花短,基部常带淡紫色,结果时脱落。总状花序柔弱,长5~10厘米;花小,轮生,柄长约3毫米;萼小,钟状,2唇形,上唇3裂,下唇全缘,结果时或筒状,下弯,有纵脉及横皱纹;花冠淡红色,长2.5毫米,上唇阔,全缘或齿裂,下唇长椭圆形,凹陷;雄蕊4,花丝突出;雌蕊1,花柱2裂;花盘一边膨大。小坚果椭圆形。花期秋季末。

生境分部分布我国南部。产于广东。

性状干燥全草,多切成长约20厘米的段。茎方形,被灰棕色长毛,外表棕褐色或黑色,有沟槽,幼茎常扭曲;质脆易断,中心有髓。叶对生,多皱缩,纸质,稍柔韧,不易捻碎,长圆形或卵圆形,两面皆被疏长毛。花不常见。气微,嚼之味淡甘,有胶性。

性味①《本草求原》:"涩甘,寒。"

②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甘淡,凉。"

功能主治清暑,解渴,除热毒。治中暑,消渴,高血压,肌肉、关节疼痛。

①《本草求原》:"清暑热,解藏府结热毒,治酒风。"

②《中国药植图鉴》:"为清凉解渴除暑剂。全草煎服,治糖尿病。"

③《广东中药》Ⅱ:"治湿火骨痛,"

④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清热解暑。治中暑,感冒,高血压,肌肉、关节疼痛。"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2两;作冷饮或浸酒。

复方治花柳毒入骨:仙人冻六两,蒸数次,加生麻雀八只,连毛,浸双料酒四斤,浸二十天。每次服三两为度。(《岭南采药录》)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凉粉草

药材名称凉粉草

拼音Liánɡ Fěn Cǎo

英文名Chinese Mesona, Herb of Chinese Mesona

别名仙人草、仙人冻、仙草

出处出自《本草纲目拾遗》《职方典》:惠州府物产考:仙人草,茎叶秀丽,香犹檀藿。夏取其汁和羹,其坚成冰。

来源药材基源:为唇形科植物凉粉草的地上部分。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Mesona chinensis Benth.

采收和储藏:夏季收割地上部分,晒干。或晒至半干,堆叠焖之使发酵变黑,再晒至足干。

原形态一年生草本,高15-100cm。茎上部直立,下部伏地,四棱形,被脱落的长柔毛或细刚毛。叶对生;叶柄长2-15mm,被柔毛;叶片狭卵形或宽卵圆形,长2-5cm,宽0.8-2.8cm,先端急尖或钝,基部宽楔形或圆,边缘具锯齿,两面被细刚毛或柔毛。轮伞花序多花,组成总状花序,顶生或生于侧枝,花序长2-10cm;苞片圆形或鞭状卵圆形,具尾状突尖;花萼钟形,长2-2.5mm,密被疏柔毛,上唇3裂,中裂片特大,先端尖,下唇全缘,偶有微缺;花冠白色或淡红色,长约3mm,外被微柔毛,上唇宽大,具4齿,2侧齿较高,中央2齿不明显,下唇全缘,舟状;雄蕊4,前对较长,后对花丝基部具齿状附属器,其上被硬毛,花药汇合成一室;子房4裂,花柱较长,柱头2浅裂。小坚果长圆形,黑色。花期7-10月,果期8-11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干沙地草丛或水沟边。

资源分布:分布于浙江、江西、台湾、广东、广西等地。

性状性状鉴别 全草长20-45cm,呈灰褐色或棕黄色。茎方柱形,直径3-6mm,有分枝,被疏毛或细刚毛,幼枝毛更明显,质脆,断面中空。叶对生,多皱缩,黄褐色,展平后呈卵状长圆形,长3-5cm,宽2-3cm,先端钝尖,基部渐收细成柄,边缘有小锯齿,两面均被疏长毛,质稍韧,手捻不易破碎,水湿后显粘滑感,水煎液有胶粘性。气微,味甘淡。

以叶多、黑褐色、水湿后有粘淮者为佳。一般认为新产品粘性大,质量好。

化学成分全草含凉粉草多糖(MCPS,mesona chinensis benth polysaccharide),相对分子质量为43 000,水解得葡萄糖(glucose),半乳糖(galactose),阿拉伯糖(arabinose),木糖(xylo-es),鼠李糖(rhamnose)和半乳糖醛酸(galacturonic acid),及1种未短糖[1]。

性味味甘;淡;性寒

功能主治消暑;清热;凉血;解毒。主中者;糖尿病;黄疸;泄泻;痢疾;高血压病;肥肉;关节疼痛;急性肾炎;风火牙痛;烧烫伤;丹毒;梅毒;漆过敏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0g,大剂量可用至60g。外用:适量,研末调敷;煎水洗;或鲜品捣敷。

复方治花柳毒入骨:仙人冻六两,蒸数次,加生麻雀八只,连毛,浸双料酒四斤,浸二十天。每次服三两为度。(《岭南采药录》)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啤酒酵母

    药材名称啤酒酵母别名干酵母、食母生来源真菌类子囊菌纲酵母目内孢霉科啤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Hansen,以菌体入药。炮制经沉淀,洗净后,加入适量蔗糖,干燥,粉碎,压制

  • 羊蹄叶

    《中药大辞典》:羊蹄叶药材名称羊蹄叶拼音Yánɡ Tí Yè出处《日华子本草》来源为蓼科植物羊蹄或尼泊尔羊蹄的叶片。原形态植物形态详"羊蹄"条。化学成

  • 紫苏子

    《中国药典》:紫苏子药材名称紫苏子拼音Zǐ Sū Zǐ英文名FRUCTUS PERILLAE别名苏子、黑苏子来源本品为唇形科植物紫苏Perilla frutescens (L.)Britt.的干燥成熟

  • 唇香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唇香草药材名称唇香草别名小叶薄荷来源唇形科唇香草Ziziphora clinopodioides Lam.,以全株入药。生境分部新疆。功能主治主治高血压,冠心病。用法用量全株2~3

  • 通脉丹

    药材名称通脉丹拼音Tōnɡ Mài Dān英文名root of Woolly Tylophora别名三白根、大白前、老虎须、三门根出处始载于《广东植物志》。来源药材基源:为双子叶植物药萝藦科植物通脉丹

  • 红簕钩

    《全国中草药汇编》:红簕钩药材名称红簕钩别名红簕菜、梨叶悬钩子来源蔷薇科红簕钩Rubus pirifolicus Smith,以根入药。生境分部四川、广东、广西。性味淡、涩,凉。功能主治清肺凉血,解郁

  • 喉痧药

    药材名称喉痧药拼音Hóu Shā Yào英文名Hairy Canton sonerilla别名小金香炉、天青地红、尖尾痧、四大天王、桑勒草、红春根藤、田螺掩出处始载于《新华本草纲要》。来源药材基源:为

  • 鸡腿堇菜

    药材名称鸡腿堇菜拼音Jī Tuǐ Jǐn Cài别名走边疆、红铧头草来源堇菜科鸡腿堇菜Viola acuminata Ledeb.,以叶入药。生境分部陕西。性味淡,寒。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消肿

  • 琴叶榕

    《全国中草药汇编》:琴叶榕药材名称琴叶榕拼音Qín Yè Rónɡ别名牛奶子树、铁牛入石来源桑科榕属植物琴叶榕Ficus pandurata Hance,以根或叶入药。全

  • 黄毛山牵牛

    药材名称黄毛山牵牛拼音Huánɡ Máo Shān Qiān Niú来源药材基源:为爵床科樾硬毛山牵牛的根、茎。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Thunbergia lacei Gamble采收和储藏:全年均可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