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的下壁。详腭条。
见《四川中药志》。为芸苔之别名,详该条。
证名。指肺热壅阻,气机失畅引起的腹胀。《症因脉治》卷三:“肺热腹胀之症,喘息倚肩,不得仰卧,烦闷咳逆,腹胀胸痛,常胀不退。”多因肺素有热,或膏粱酒湿,火热熏肺,肺热焦满,壅阻气道所致。治宜清肺为主。喘
刺法用语。《灵枢·官能》:“泻必用员(圆):切而转之,其气乃行,疾(入)而徐出,邪气乃出,伸而迎之,摇大其穴,气出乃疾。补必用方:外引其皮,令当其门,左引其枢,右推其肤,微旋而徐推之,必端以正,安以静
病名。①亦作肾痟、下消。《太平圣惠方》卷五十三:“饮水随饮便下,小便味甘而白浊,腰腿消瘦者,肾痛也。”即下消,详见该条。②指强中。《张氏医通·杂门》:“肾消之病,古曰强中,又名内消。”详强中条。
腧穴分类名。简称奇穴、经外穴,详经外穴条。
病名。多因旋转外力超越关节的正常活动范围所致。常见于肩、腕、膝、踝等关节处。伤后局部肿胀、疼痛、活动受限、皮色紫青,但无骨折及关节脱位。治宜活血化瘀、舒筋通络。内服壮筋养血汤或复元活血汤;外敷栀乳散及
【介绍】:见李柽条。
见《宁夏中草药手册》。为野决明之别名,详该条。
见《苏州本产药材》。为蜣螂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