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站>中医中药>中医百科>升降浮沉

升降浮沉

指药物作用的趋向而言。升是上升,降是下降,浮是发散上行,沉是泻利下行。升浮药上行而向外,有升阳、发表、散寒等作用。凡气温热,味辛甘的药物大多有升浮作用,如麻黄桂枝黄芪之类。凡气寒凉,味苦酸的药物,大多有沉降作用,如大黄芒硝黄柏之类。花叶及质轻的药物大多升浮,如辛夷荷叶升麻等。子、实及质重的药物,大多沉降,如苏子枳实寒水石等。

猜你喜欢

  • 胡石壁

    【介绍】:见胡大卿条。

  • 尾闾痈

    病名。即生于尾骨处的外痈。《外科启玄》卷五:“此痈发于尾闾穴,是督脉之经,最疼难忍,难得脓,宜大托里加乳香、没药排脓止痛,外用敷贴,戒气怒房事,不然则漏而难痊。”

  • 油患子

    见《中国树木分类学》。为无患子之别名,详该条。

  • 血虚喉痛

    病证名。《喉科心法》:“红面不肿,或时痛时止,左手脉数无力,午后潮热,或痛在午后,四物汤加黄柏知母。”指喉肿痛而伴有血虚症状者。

  • 下横骨

    骨名。又名横骨、盖骨。即耻骨上支。

  • 龟胸

    出《小儿药证直诀》。即鸡胸。详该条。

  • 上鼠疽

    病名。出《疡医准绳》卷三。即上搭手。见该条。

  • 下取

    治法术语。即从下施治。①病在下部者治下部,或上病下取,或指下法。《素问·五常政大论》:“上取下取,内取外取,以求其过。”②针刺下部穴位治疗下部疾病。如气积在腹中,针足阳明胃经的三里穴和气冲穴。《灵枢·

  • 下牙床

    下列齿的牙床。详牙床条。

  • 身面卒浮肿

    证名。指身体头面突然浮肿者。《太平圣惠方》卷五十四:“身面卒浮肿者,亦水病之候也。此由肾脾虚弱之所为也。肾主于水,今肾虚,故水妄行,脾主于土,脾虚不能制水,故水流溢散入皮肤,全身面卒然浮肿也。”症还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