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丹溪心法》。为海浮石之别名,详该条。
元代医官职称。始设于1322年(至治二年),共2人,官阶从七品。
病名。出《外科真诠》卷上。即油风。详该条。
推拿穴位名。出陈氏《小儿按摩经》。位于上口唇两旁。作为望诊处之一。《幼科推拿秘书·穴象手法》:“两颐,在上口唇两旁,即腮也。”《针灸大成》卷十:“更有两颐胚样赤,肺家客热此非宝。”
《证治准绳·幼科》集七方。人参、白术(炮)、木香各一两,五味子、当归、高良姜各五钱。为细末,面糊为丸,黍米大,每服十丸,米饮送下。治小儿腹痛啼哭不止。
见《南宁市药物志》。为赶风柴之别名,详该条。
病名。出《疮疡经验全书》卷四。即红丝疔,见该条。
又称阴脉。经脉中之属阴者,包括手足三阴经、任脉、冲脉、阴维脉、阴跷脉等。
同肾气不固。详该条。
见《海南岛常用中草药手册》。为白花丹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