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站>中医中药>中医百科>卫气

卫气

①属于阳气的一种。生于水谷,源于脾胃,出于上焦,行于脉夕卜,其性刚悍,运行迅速流利,具有温养内外,护卫肌表,抗御外邪,滋养腠理,开阖汗孔等功能。《灵枢·本脏》:“卫气者,所以温分肉,充皮肤,肥腠理,司开阖者也,……卫气和则分肉解利,皮肤调柔,腠理致密矣。”②《灵枢经》篇名。本篇所论强调卫气对保卫肌表,防御外邪,调节内外的作用,故名。内容主要辨别卫气营血的生理功能,说明治病必须掌握经络系统,明确十二经脉本部和际部穴位,以及六腑气街部位,以便测候上、下、虚、实的病变,施行补泻的针刺手法

猜你喜欢

  • 扯痧

    推拿方法。即提痧。《急救痧证全集》卷上:“扯痧法(即提痧):南方秋夏,痧症最多。曾见人卒病,扯痧不药立愈。其法用水拍湿结喉及两边(即人迎穴)皮上、两手臂弯(即曲泽穴,在腕中)皮上、两腿弯(即委中穴)皮

  • 胡芦草

    见《福建民间草药》。为白毛藤之别名,详该条。

  • 肠道

    经外奇穴别名。出《腧穴学概论》。即肠遗,见该条。

  • 产后疝瘕厥痛

    病名。郑连山《女科临床效方》下卷:“产后动怒,气血皆逆,面冷,肢冷,痛呕不卧,口鼻气寒,必自下冲上,此属疝瘕厥痛。川楝、吴萸、桂枝、云苓、薤白头、雄鼠矢。”

  • 五会

    经穴别名。出《铜人腧穴针灸图经》。即人迎,见该条。

  • 痛风

    病名。亦有名痛痹、历节、白虎历节、风痹、白虎风者。《格致余论·痛风论》:“彼痛风者,大率因血受热,已自沸腾,其后或涉冷水,或立湿地,或扇取凉,或卧当风,寒凉外搏,热血得寒,汗浊凝涩,所以作痛,夜则痛甚

  • 闷痧

    痧证之一。《痧胀玉衡·闷痧》:“痧毒冲心,发晕闷倒地,一似中暑、中风,人不知觉,即时而毙。此痧之急者,如略有苏醒,扶起放痧,不愈,审脉服药施治。如发晕不醒,扶之不能起,必须审脉辨证的确,果系何因,先用

  • 阎季忠

    【介绍】:见阎孝忠条。

  • 白头公

    出《本草经集注》。即白头翁,详该条。

  • 半产

    出《金匮要略·妇人妊娠病脉证并治》。即小产,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