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站>中医中药>中药方剂>厚朴三物汤

厚朴三物汤

金匮要略》卷上:厚朴三物汤

药方名称厚朴三物汤

别名厚朴汤(《千金翼方》卷十八)。

处方厚朴15克大黄12克枳实9克

功能主治行气除满,去积通便。治实热内积,气滞不行,腹部胀满疼痛,大便不通。

用法用量上三味,以水1.2升,先煮厚朴枳实二味,取500毫升,纳大黄,煮取300毫升,温服。以利为度。

备注本方与《伤寒论》小承气汤药味相同,但药量不同。小承气汤意在荡积攻实,故以大黄为君;本方意在行气泄满,则以厚朴为主。方中厚朴行气消满;大黄枳实泻热导滞。三药相合,使气滞通畅,实积消除,腑气得以通畅,则诸证自解。

摘录金匮要略》卷上

《金匮》卷上:厚朴三物汤

药方名称厚朴三物汤

别名厚朴汤、三物汤

处方厚朴8两,大黄4两,枳实5枚。

功能主治腹满痛,大便闭。腹满发热数10日。腹中热,大便不利。暑湿腹痛,大便结。食积痛,寒饮食过伤,心腹卒痛,如锥刺之状,若伤湿热之物,不得化而闷乱便秘者。

用法用量厚朴汤(《千金翼》卷十八)、三物汤(《血证论》卷八)。

各家论述1.《金匮玉函经二注》:闭者,气已滞也。《经》曰塞也,通因通用,此之谓也。于是以小承气通之。乃易其名为三物汤者,盖小承气君大黄以一倍,三物汤君厚朴以一倍者,知承气之行,行在中下也;三物之行,因其团在中上也。绎此,可启悟于无穷矣。

2.《金匮要略心典》:痛而闭,六腑之气不行矣。厚朴三物汤与小承气同,但承气意在荡实,故君大黄;三物意在行气,故君厚朴

摘录《金匮》卷上

猜你喜欢

  • 五泻汤

    药方名称五泻汤处方黄柏知母木通栀子生地黄甘草黑参桔梗黄芩防风制法上药哎咀。功能主治治五脏虚火妄动,瞳人干缺。用法用量每服18~21克,水煎,食后服。热甚,加羚羊角、犀角、黄连。摘录《银海精微》卷上

  • 白痧散

    药方名称白痧散处方生半夏4两,川贝母2两,月石2两,麝香4钱6分,梅冰片4钱2分,西牛黄2钱,杜蟾酥9钱。制法上药各为细末,和匀,玻璃瓶封固。功能主治伤暑受热,霍乱痧胀,绞肠腹痛,胸闷呕吐,头晕鼻塞,

  • 三黄二香散

    药方名称三黄二香散处方黄连30克黄柏30克 生大黄30克乳香15克没药15克制法上药研极细末。功能主治治温毒外肿,敷水仙膏后,皮肤有小黄泡如黍米大者。用法用量初用茶水调敷,干则易之,继则用香油调救。摘

  • 赤豆鲤鱼汤

    药方名称赤豆鲤鱼汤处方赤小豆50克陈皮辣椒草果各6克 活鲤鱼1尾(约1000克)葱 姜胡椒盐 鸡汤各适量制法将鱼去鳞、鳃及内脏,洗净,把赤小豆、陈皮、辣椒、草果洗净后,塞入鱼腹中,再放入盆内,加姜、葱

  • 理气健脾丸

    《北京市中药成方选集》:理气健脾丸药方名称理气健脾丸处方白术(炒)180两,神曲(炒)75两,茯苓90两,香附(炙)61两,枳实(炒)45两,砂仁60两,橘皮90两,甘草(炙)60两,法半夏60两,桔

  • 气郁汤

    药方名称气郁汤处方香附(童便浸一宿,焙干,杵去毛,为粗末)9克苍术橘红制半夏各4.5克 贝母(去心)茯苓川芎紫苏叶(自汗用苏子)山栀仁(炒)各3克甘草木香槟榔各1.5克功能主治治气郁,胸满胁痛,脉沉而

  • 葫芦花汤

    药方名称葫芦花汤处方葫芦花不拘多少(八月采,阴干)。功能主治令小儿痘疮或不出,纵出亦稀少。主用法用量入除夜蒸笼汤浴儿。摘录《赤水玄珠》卷二十七

  • 宽带汤

    《辨证录》卷十一:宽带汤药方名称宽带汤处方白术1两,巴戟天5钱,补骨脂1钱,肉苁蓉3钱,人参2钱,麦冬3钱,五味子3分,杜仲3钱,莲肉20个(不去心),熟地5钱,当归2钱,白芍3钱。功能主治妇人脾胃不

  • 括痰丸

    《景岳全书》卷五十一:括痰丸药方名称括痰丸处方半夏(制)60克白芥子60克干姜(炒黄)30克猪苓60克 炙甘草15克陈皮120克(切碎,用盐6克入水中,拌浸一宿,晒干)制法上为末,汤浸蒸饼为丸,如绿豆

  • 独圣丹

    药方名称独圣丹处方丝瓜(老者,近蒂取)3寸。制法于砂瓶内固济,桑柴火烧存性,为末,以如数配砂糖捣成饼。功能主治小儿痘疹。用法用量时时与吃。尽为佳。摘录《古今医鉴》卷十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