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四川中药志》。为人中白之别名,详该条。
宋代医官职称。隶属翰林医官院,始置于政和年间,官阶正七品,系以原军器库使之官职改任者。参见翰林医官院条。
证名。出《素问·至真要大论》。又称鹜泄、鸭溏。《张氏医通·大小府门》:“鹜溏者,中寒糟粕不化,色如鸭粪,所以澄沏清冷,小便清白,.湿兼寒也。附子理中汤。”《金匮翼·泄泻诸症统论》:鹜溏者,水粪并趋大肠
出《外科启玄》卷三。即熏法。见该条。
见《滇南本草》。为法罗海之别名,详该条。
煎药法之一。把药物制成粗末的散剂,加水煎煮,去渣服用。如银翘散的煮服等。
【生卒】:十二世纪【介绍】:宋代医家。洛阳(今河南洛阳)人。精于医术,为翰林医学,后随高宗赵构南渡,迁居余姚。精于小儿科,著有《卫生家宝》、《小儿方》,均佚。
见《医门法律》卷六。即茵陈四逆汤,见该条。
【介绍】:唐代医生。撰有《婴孺方》十卷,已佚。
即砭石。出《针经指南·通玄指要赋》。杨继洲在《针灸大成》中注“砭针者,砭石是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