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得配本草》。为黄柏药材之一种,详该条。
出《本草经集注》。为雌黄之别名,详该条。
见《安徽中草药》。为狼把草之别名,详该条。
病名。出《疡医大全》卷三十四。即蒲桃疔。见该条。
病名。出《备急千金要方》卷二十二。十三丁之一。其疔皰黑似灸疮,大如钱孔,形高,四畔泡浆色赤黄。治见疔疮条。
切诊部位之一。即趺阳脉。《素问·至真要大论》:“冲阳绝,死不治。”见趺阳脉条。
见萧步丹《岭南采药录》。为大茶药根之别名,详该条。
妇科著作。清·陈治撰。5卷。17世纪末刊行。本书为《证治大还》之一种。前4卷论妇女经、带、胎、产诸病证治;后1卷附辑李士材《女科纂》,论述女科各病的简要治法,并附录杨子建的《十产论》。
病名。①见《医宗金鉴》卷七十五。又名阴囊毒、外肾痈、囊发、囊脱、脱壳囊痈。因湿热火毒下注肝经而成。症见阴囊红肿,继而溃烂皮脱,甚而睾丸外悬。治宜泻肝火、利湿热。初用龙胆泻肝汤,后期宜滋补调理。未溃外敷
水泻的古称。又称注泄、泄注。出《素问·气交变大论》。因泄下如水注之状,故名。详水泻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