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穴名。代号ST2。出《针灸甲乙经》。属足阳明胃经。位于瞳孔直下1寸,当眶下孔处。布有面神经分支,正当眶下神经处;并有面动、静脉分支及眶下动、静脉分支通过。主治目赤痛痒,口眼歪斜,眼睑润动,头痛,目眩
艾灸和针刺的合称。《灵枢·四时气》:“灸刺之道,得气穴为定。”
出《神农本草经》。为甘草之别名,详该条。
【介绍】:即真德秀。见该条。
见《浙江中药手册》。为闹羊花之别名,详该条。
指由于针刺而产生的晕厥现象。《针灸大全·金针赋》:“其或晕针者,神气虚也。”当针刺时,患者感觉头晕,恶心,目眩,心悸,继而面色苍白,冷汗出,四肢厥逆,血压降低,脉搏散弱,甚至突然意识丧失者,即为晕针。
眼的部位名。见《兰室秘藏》卷上。即眼弦。详该条。
证名。指两手交叉覆按心胸。《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发汗过多,其人叉手自冒心,心下悸,欲得按者,桂枝甘草汤主之。”《伤寒溯源集》注:“发汗过多,则阳气散亡,气海空虚,所以叉手自冒覆其心胸,而心下
即远道选穴法,见该条。
五善之一。声音响亮,肌肤滑泽,大便如常者为肺善(见《外科正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