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站>中医中药>中药材>土中闻

土中闻

药材名称土中闻

拼音Tǔ Zhōnɡ Wén

别名鸡脚参象牙参、鸡脚玉兰

出处《昆明民间常用草药》

来源为姜科植物土中闻。秋季采挖。

原形态多年生草本,高10~20厘米。有粗壮肉质的根茎,5~6枚簇生,呈纺锤形,黄白色。单叶互生,嵌迭着生,基部相抱而成简状,叶片披针形,长6~9厘米,宽0.9~1.4厘米,先端渐狭,顶处尖或稍钝,全缘,平行细脉。花1~2朵顶生,深紫红色;花冠管长而纤细,裂片3,上裂片阔,直立,风帽状,侧面2裂片较短;唇瓣大,楔形,下弯;侧生假雄蕊2枚,倒披针形,花瓣状;雄蕊1枚,花药弯曲,花药基部有距。蒴果圆柱状。花期春夏。

生境分部生于山坡较潮湿处。分布于西南地区。

性味性凉,味苦。

功能主治清肺定喘。治咳嗽哮喘。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5钱,兑白糖服;或炖肉吃。

摘录《中药大辞典》

猜你喜欢

  • 尖顶地星

    药材名称尖顶地星别名地星、土星菌、马勃来源真菌类担子菌纲灰包目地星科尖顶地星Geastrum triplex (Jungh.) Fisch.,以子实体入药。生境分部夏秋雨后,生于林内地上。分布于吉林、

  • 椆李

    药材名称椆李拼音Zhòu Lǐ别名臭李子、吗嘎[蒙名]来源蔷薇科椆李Padus asiatica Komar.,以果实入药。生境分部东北。性味酸,平。功能主治止泻痢。治腹泻。用法用量3~5钱

  • 猕猴肉

    《中药大辞典》:猕猴肉药材名称猕猴肉拼音Mí Hóu Ròu出处《证类本草》来源为猴科动物猕猴的肉。性味①《证类本草》:"味酸,平,无毒。"②《医林纂

  • 海鲶

    药材名称海鲶拼音Hǎi Nián别名骨仔、油松、骨鱼来源药材基源:为海鲶科动物中华海鲶的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rius sinensis Lacepede采收和储藏:常年均可捕捞。捕后,除去内脏,

  • 剪刀草

    《中药大辞典》:剪刀草药材名称剪刀草拼音Jiǎn Dāo Cǎo别名塔花(《植物学大辞典》),玉如意(《苏州本产药材》),山薄荷、土薄荷(《泉州青草药》),野薄荷(《泉州本草》),野仙人草、小叶仙人草

  • 多鳞鳞毛蕨

    药材名称多鳞鳞毛蕨拼音Duō Lín Lín Máo Jué英文名Barbate Wood Fern别名芒齿鳞毛蕨 、髯毛鳞毛蕨出处始载于《蕨类名词及名称》。来源药材基源:为鳞毛蕨科植物多鳞鳞毛蕨的根

  • 酸浆菜

    《中药大辞典》:酸浆菜药材名称酸浆菜拼音Suān Jiānɡ Cài别名山蓼出处《陕西中草药》来源为蓼科植物肾叶山蓼的全草。夏、秋间采收,晒干。原形态多年生草本,高15~30厘米。茎直立。叶

  • 秋海棠茎叶

    《中药大辞典》:秋海棠茎叶药材名称秋海棠茎叶拼音Qiū Hǎi Tánɡ Jīnɡ Yè出处《陆川本草》来源为秋海棠科植物秋海棠的茎叶。性味《陆川本草》:"味酸,微寒。&

  • 假酸浆子

    药材名称假酸浆子拼音Jiǎ Suān Jiānɡ Zǐ出处《贵州草药》来源为茄科植物假酸浆的种子或果实。秋季采收。化学成分种子含油18.6%,其中饱和住房酸11.1%、亚油酸20.8%、油酸64.4%

  • 臭黄荆子

    药材名称臭黄荆子拼音Chòu Huánɡ Jīnɡ Zǐ出处《四川中药志》来源为马鞭草科植物臭黄荆的果实。原形态臭黄荆,又名:斑鹊子、斑鸠站。灌木,高约4米。小枝圆柱形,灰褐色,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