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站>中医中药>中药材>地朝阳

地朝阳

药材名称地朝阳

拼音Dì Zhāo Yánɡ

别名棉毛倒提壶、鬼马石、倒提壶、野葵花、野烟、野叶子烟、挖耳子草

来源药材基源:为菊科植物棉毛尼泊尔天名精的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arpesium nepalense Less. Var. Lanatum (Hook.f .et T. thoms .ex C. B. Clarke) Kitam.[C.cenuum L.var .lanatum Hokk. F. et C. B. Clarke]

采收和储藏:春、夏季采收,鲜用或切段晒干。

原形态棉毛尼泊尔天名精多年生草本。全株密被白色绵毛,茎上尤密。茎直立,高50-100cm,分枝。叶互生;下部叶匙状长圆形,长9-20cm,宽4-6cm,基部楔状收缩成具翅的叶柄,边有不规则的锯齿;中部叶向上渐小,长圆形或长圆状披针形。头状花序在茎和枝顶端单生,直径12-20mm,下垂;基部有数个条状披针形一等长的苞片,总苞盘状,苞片4层,锐尖;花黄色,有时被稀疏柔毛,外围的雌花筒状,3-5齿裂,中央的两性花有5个裂片。瘦果条形,长约5mm,有细纵条。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山坡、路旁。

资源分布:分布于湖北、湖南、广西、四川、贵州及云南等地。

性状性状鉴别 全株被白色棉毛,茎上尤密。冠整叶卵形至椭圆形或椭圆状披针形,先侧渐尖,基部圆形,边缘有细锯齿,齿端有腺体状胼胝:上面深绿色,下面淡绿色,两面被疏柔毛;具叶柄。关状花序十缩于茎、枝端。气香,味微苦。

性味味苦;性寒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主痛肿疮毒;疥疮;脓疱疮

用法用量外用:适量,鲜品捣敷;或煎水熏洗。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药材名称柿拼音Shì别名柿子、朱果来源本品为柿树科植物柿Diospyros kaki L. f.,以果、根、叶入药,柿饼也供药用。根随时可采;秋冬采果。性味果:甘,寒。根:苦、涩,凉。叶:苦

  • 钩栗

    《中药大辞典》:钩栗药材名称钩栗拼音Gōu Lì别名青叶槠(江西《草药手册》)。出处《浙江天目山药植志》来源为壳斗科植物钩栲的果实。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收。原形态钩栲,又名:厚果、大叶锥栗、猴栗

  • 天浆壳

    《中药大辞典》:天浆壳药材名称天浆壳拼音Tiān Jiānɡ Ké别名天将壳(《饮片新参》),萝藦荚(《药材学》)。出处《现代实用中药》来源为萝藦科植物萝藦的果壳。秋季采收成熟果实,剥取果壳

  • 罂粟嫩苗

    《中药大辞典》:罂粟嫩苗药材名称罂粟嫩苗拼音Yīnɡ Sù Nèn Miáo出处《纲目》来源为罂粟科植物罂粟的嫩苗。原形态植物形态详"罄粟"条。化学成

  • 鬼羽箭

    《中药大辞典》:鬼羽箭药材名称鬼羽箭拼音Guǐ Yǔ Jiàn别名黑草(《广西野生资源植物》),幼克草、克草(《南宁市药物志》),黑骨草、羽箭(《广东中药》)。出处《生草药性备要》来源为玄参

  • 林檎根

    《中药大辞典》:林檎根药材名称林檎根拼音Lín Qín Gēn出处《食疗本草》来源为蔷薇科植物林檎的根。功能主治《食疗本草》:"治白虫,蛔虫,消渴,好睡。"用法

  • 石韦根

    药材名称石韦根拼音Shí Wéi Gēn出处《滇南本草》来源为水龙骨科植物石韦等多种同属植物的根茎。原形态植物形态详"石韦"条。功能主治通淋,消胀,除劳热,止血

  • 苦木叶

    药材名称苦木叶拼音Kǔ Mù Yè来源药材基源:为苦木科植物苦木的叶。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icrasmaquassioides(D.Don)Benn.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洗净,切碎,鲜用或晒干。

  • 多花野牡丹

    《全国中草药汇编》:多花野牡丹药材名称多花野牡丹拼音Duō Huā Yě Mǔ Dān别名炸腰果、水石榴、爆肚叶来源野牡丹科野牡丹属植物多花野牡丹Melastoma polyanthum Blume,

  • 延羽卵果蕨

    药材名称延羽卵果蕨别名延羽针毛蕨来源蕨类蹄盖蕨科延羽卵果蕨Phegopteris decursivepinnata Fee,以根状茎入药。生境分部长江以南各省区,向北到河南及陕西南部,西南到云南。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