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站>中医中药>中医百科>外感牙衄

猜你喜欢

  • 睑胞

    解剖名。见《银海精微》。即眼睑。详该条。

  • 大地丁草

    见《广西中药志》。为黄花母之别名,详该条。

  • 黄肿

    出《丹溪心法》。即钩虫病。详该条。

  • 阴虚内热

    又称阴虚发热。由于阴液损耗,水不制火所致的发热证。《素问·调经论》:“阴虚则内热。”临床主要表现为潮热、夜热,或五心烦热,并且多兼见盗汗、口干,舌红,脉细数等。治养阴清热,或滋阴降火。

  • 足胻肿

    证名。指足及小腿浮肿。《素问·脉要精微论》:“脾脉搏坚而长,其色黄,当病少气;其耎而散,色不泽者,当病足胻肿,若水状也。胻,与胫同。参见胫肿、脚肿、水肿各条。

  • 带下赤候

    出《诸病源候论》卷三十七。即赤带。详该条。

  • 龙柏

    【介绍】:清代医生。字青霏。长洲(今江苏苏州西南)人。对痧胀的证治有独到见解,撰有《脉药联珠药性考》及《古方考》(有1795年合刻本)。

  • 商陆膏

    《疡医大全》卷七方。商陆六两,牛蒡子、防风、金银花、荆芥、当归尾、连翘、赤芍药、红花、苍术、甘草各五钱,麻油二斤。共入油内,熬枯去渣,用密陀僧一斤收膏,摊贴患处。治疮毒。

  • 毛芋

    见《中国药用植物图鉴》。即芋头,详该条。

  • 地瓜儿

    见《救荒本草》。为地笋之别名,详该条。